越我所馭&創馳藍天|她能拿冠軍,還能寫書獲科幻星云獎?

8月20號上午九點,里約。女排奪冠了。

朋友圈立馬掀起一場熱烈的討論;愛國情懷得以淋漓盡致地抒發。小榔頭朱婷、隊長惠若琪……整個女排隊更是剎那之間就成為了全民女神偶像團體。兩個字,帥,爽。

然而在全民狂歡的欣喜之中,我突然想起了昔日牛逼了好多年的那支陳忠和隊伍,還有當時無人不知曉的金牌副攻手:趙蕊蕊。

不知道你們認不認識她,反正我一南京朋友說,老一輩的南京人,沒人不喜歡趙蕊蕊。

十幾年前留著短發的趙蕊蕊

|“每個人都生而不同。”

03年世界杯冠軍,04年雅典奧運會金牌,08年北京奧運會銅牌,08年亞洲杯冠軍,還曾經連獲全國女排聯賽最受歡迎運動員稱號。。。

這些名頭已經遠遠不夠概述趙蕊蕊這個厲害的姑娘。對很多熱愛排球的人來說,她可是女神啊,甚至代表了整個國家排球的輝煌時期。

我們這些凡人兩歲的時候剛會說話,而趙蕊蕊兩歲的時候就已經身高一米三五了。

是的,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也不過一米三。

說到身高有件趣事。蕊蕊春節隨媽媽坐火車回姥姥家,爸爸把母女倆送到月臺,上車時,列車員要小蕊蕊買票,他怎么也不敢相信,兩歲的孩子居然長這么高!好在細心的趙懷富特意把戶口本帶來了,這才“逃票”成功。

這與世無爭的身材優勢來自于蕊蕊的爸媽。爸爸身高2米,曾是江蘇男排的主力球員,母親身高也有1米8,也曾是遼寧女排的臺柱。也因為基因遺傳和環境影響,小蕊蕊對球有種異乎尋常的興趣。

父親趙懷富也曾送她上過籃球班,但因為耐力差,加上身體單薄,沖撞時總是吃虧,教練也經常罰她,于是哭著鼻子不干了。

但有些事就是命中注定。對于趙蕊蕊來說、排球就是她生命中最不可動搖的“注定”。

1994年,八一排球隊到南京挑苗子,趙蕊蕊一下被相中了,那年她才13歲,但身高已達1米88。

擁有著亞洲排壇“第一高度”的她,弱點也很鮮明。在她已經1米97的時候,體重僅有70多公斤。對,就是我們最羨慕的那種“又瘦又高”。可是對于運動員來說,纖瘦的身材并不是優勢,力量的缺乏和扣球方面的疲軟,反倒需要趙蕊蕊刻意增重。為此,國家隊還專門將“如何把趙蕊蕊吃胖練壯”列為攻關課題。

就像我們減肥難一樣,增重也并非易事,甚至意味著比減肥需要更大的毅力、歷經更多的痛苦。有一次趙蕊蕊受到表揚,并非因為訓練刻苦,而是她最多時一回吃了11種營養品。。。

別饞啦,營養品并不好吃,何況一次吃11種營養品!越我所馭趙蕊蕊卻大大咧咧地說:“我吃得太多,已經記不清滋味了,反正領隊說多少就多少吧!”不過,趙蕊蕊隨即又跟隊醫秦偉抱怨:“吃了那么多,我怎么還是覺得肌肉長得不夠啊?如果再強壯一點,彈跳力會更強,扣球的力量會更大!我希望體重再長5公斤!”秦大夫解釋:“你比別人都高,別人吃了能長十公斤,到你這兒也就長五公斤了。”

從未放棄努力,堅持鍛煉增重的趙蕊蕊

功夫不負有心人。等趙蕊蕊再次出現在全國九運會賽場時,人們發現這丫頭的確壯實了許多,扣球無論是速度還是力度都大大增強,努力終于看到成效。

天賦這種東西,是別人求之不得的,也是誰都無法改變的。擁有天賦的人似乎已經站在了別人羨慕不來的起跑線上。對于趙蕊蕊來說,她的身高、球感,就是天賦。然而珍惜天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天賦之馭,需要的是磨礪和堅持。

趙蕊蕊的職業生涯充滿了磨礪。就像她自己說的,想要實現許下的夢想,這一路就不會有坦途。17歲時她半月板老傷復發。當時隊里為了保護她,斷然放棄了她參加世界杯賽的資格。然而趙蕊蕊為了上場比賽,竟然選擇了有風險的半月板摘除手術。

那是什么概念?我知道半月板在哪里、以及它是干嘛用的。但恕我無論如何不能想象,沒有半月板是怎樣一種體驗。

無論順境逆境,她都享受著超越自我的過程。趙蕊蕊對于比賽的熱忱早就超越了她對病痛的感知。手術后僅3個月的時間她又去比賽了,并且表現越來越好。從此冠軍、MVP各種榮譽紛沓而來。

尤不能忘記2003年11月15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第9屆世界杯女子排球賽。趙蕊蕊作為副攻手,幫助中國女排以3比0戰勝最后一個對手日本隊,以11場全勝的戰績,17年后再次贏得世界杯的冠軍。我那時還很小,但我依然記得奪冠后全家人爆炸般的歡呼和外公眼角淌出的淚水。

2003年,趙蕊蕊、周蘇紅、馮坤等女排黃金一代

在世界杯的比賽中,趙蕊蕊三場比賽14次攔網直接得分,令對方的強攻成為“啞彈”。多少重炮手曾在她的十指關前被封殺。有人將她形容為中國的“網上長城”。

然而,就像其他無數意外不斷的職業運動員一般,就在趙蕊蕊的水平即將邁向頂點的時候,一場重傷幾乎毀了她的職業生涯。

2004年雅典奧運會前,一次訓練中趙蕊蕊起跳攔網不慎受傷,后來被診斷為疲勞性骨折。當時診斷完全恢復可能要2到3個月的時間。當年8月15日,中國女排在雅典奧運會首場對陣美國女排。僅僅經過140天恢復的趙蕊蕊執意要首發出場,中國隊與美國隊打成1-1平的時候,趙蕊蕊在做一個“背飛”動作著地時右腿再次骨折,當時她就忍不住疼痛,在隊醫的幫助下退出了賽場,隨后組委會的單架把她抬出了場地接受治療。

“高妹”的首次奧運之旅也就這樣早早結束了。

在那之后,反反復復的傷病迫使趙蕊蕊暫時遠離排球賽場,在前前后后3次手術之后,更是將一塊鋼板永遠地留在右腿中。

雖然時間過去、她已不再是當年的一號明星、但她依然奮力拼搏,不僅重回國家隊,還幫助全隊取得了各種比賽的勝利。

2008年,北京。趙蕊蕊在歷經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與苦痛之后,終于站上了北京奧運比賽的現場。雖然在那屆奧運會上,面對強大的對手巴西時,中國隊慘敗,倒在了決賽的大門外。但是趙蕊蕊和她的隊友們在經歷挫敗和面對巨大壓力之下頑強奮起,和勁敵古巴上演了一場非常精彩的對決。愈戰愈勇的趙蕊蕊在最后時刻一記重扣結束了比賽,也為中國收獲了難得的一枚團體獎牌。

2008年,站在季軍領獎臺上的姑娘們

銅牌并不能敵她曾經獲得的各種巨大成就,但這意味著失敗嗎?不。這意味著結束嗎?不!

趙蕊蕊說,每個人都生而不同。

若不經過千錘百煉,便無法駕馭與生俱來的天賦。

在我所知的偉大的運動員中,有很多天賦異稟不平凡的人,他們的職業生涯一樣充滿艱辛,聽著都覺得疼痛。

然而,正因他們對磨礪之我從不言棄,才讓天賦之馭展現得如此真實,淋漓盡致。

然而又同大多數人不太一樣,就像趙蕊蕊在排球場上的表現那般,她整個人生似乎都充滿著令人詫異的驚喜。

|“離開賽場,我要書寫另一個我。”

鄧亞萍退役后去當了CEO,劉璇退役后進了北大,田亮退役后上了爸爸去哪兒。

運動員退役后的生活其實很艱辛、但也多姿多彩。

而趙蕊蕊給我們的驚喜,是她從一個牛逼的副攻手,華麗轉身成為了一個作家。

從第一副攻手到作家,趙蕊蕊華麗轉身

照理來說,世界杯、奧運會冠軍成員的趙蕊蕊也應該選擇留在省隊或者國家隊,教教年輕人打球,過起平穩而安逸的退役生活。但對于她來說,沒什么照理不照理。

她說,寫作是對語言的精準駕馭。手和思緒連接著世界萬千。離開賽場,我想書寫另一個我,我想超越別人給我的既定概念。

別看她身材高大,心中卻充滿了兒童般的強烈好奇心。從小她就喜歡看漫畫、喜歡科幻、喜歡探索人和宇宙。在09年退役之后,她也開始了自己科幻小說的創作。排球出生的她從來沒受過科班訓練,寫作路上自然走的有點掙扎。

第一次寫小說的時候框架都沒有設計好,寫到最后發現想要加一個角色,又從第一章開始加起,一章一章地修改。最困難的時候,一天只能寫出500字。

但是歷經過體育生涯的那些苦痛,寫作中的挫折對她來說實在太微小了。

她說,專注,還是離不開堅持和信念。

于是,憑著她擁有與眾不同的堅強和韌勁,她堅持平時看書、寫讀后感,還時不時地和鄭洪升鄭淵潔父子倆切磋文筆。久而久之,趙蕊蕊寫起東西來越來越得心應手。

2013年,趙蕊蕊的科幻小說《彩羽俠》成為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44部推薦作品中的一部。

她說:“第一部小說出來時,很多人都說我是炒作、玩票。” 如今第二本書的入圍,是對于這種聲音一種有力的回擊。

鄭淵潔先生也曾經這樣評價她的《彩羽俠》:趙蕊蕊寫的很棒,很有想象力,她要是寫童話,俺就沒飯吃了。

趙蕊蕊一直都是一代人的精神支柱

就這樣,趙蕊蕊再次給了我們一個大沖擊。不管這是否史無前例后無來者,已經在一個領域有所成就的她繼而突破局限與定式,又在新的領域取得不易的新成就,我對她已經不僅僅是欽佩可言。

對于她,所有不可能都可能變成可能。超越成就,是比塑造成就更難更艱辛的事,然而她做到了。還將這“成就之越”演繹得如此燦爛。

也許你曾看過一篇又一篇偉人的事跡而自嘆不如,也許你曾面臨突破局限的困境而動搖決心,也許你也曾對自己說,放棄吧,算了吧,我不是那么厲害的人。

可是你身上也確確實實存在著別人羨慕不來的天賦。

可能只是讀書比別人快了一些,只是寫字比別人好看了一點,也可能只是多記住了幾件往事,或者說起話來伶牙俐齒。

但這些小小的天賦也是屬于你獨一無二的閃光點啊。

擁有天賦不是結局。努力讓它發光才是目標。

《墊底辣妹》里有句臺詞我一直記得:

“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去拼天賦。”

言下之意,必須磨礪自我在先,才得以做到天賦之駕馭。當你再完成成就之越后,你也將成為別人口中的“厲害的人”。

沒有人可以依靠別人的期待變得跟好。

堅持,是為了對得起自己的夢想。

這恰好與馬自達“越我所馭”的理念不謀而合。

所以在今年11月16日,他們一起拍攝了一部以“越我所馭”為主題的品牌形象片。該片以趙蕊蕊從國家排球副攻手到作家的超越自我歷程,講述趙蕊蕊越我所馭的故事,詮釋馬自達越我所馭精神。

磨礪之我|馬自達之魂

打破常規挑戰自我,突破自我,砥礪前行

馬自達,一個勇于打破既有模式、不怕從頭開始的修行者,這是一切創造與成就的起點,從根本上奠定馬自達與消費者在自我角色上的認同。

天賦之馭|技與藝

魂動設計,磨煉技藝,駕馭天賦,享受愉悅

馬自達,不僅是打磨技藝的工程師,同時也是善于駕馭技藝、并給予駕乘者無限靈感的藝術家。這是馬自達超越平庸車企并感染消費者的魅力所在。

成就之越|馬自達之越

使人生熠熠生輝,變不可能為可能,創造改變

馬自達,以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和推陳出新的產品,推動汽車行業價值風向標,幫助客戶創造更好人生。這是馬自達實行品牌向上的源動力,這也就是為什么越我所馭創馳藍天技術會被研發成功的原因。

沒有人可以依靠別人的期待變得跟好。

但幸好我們還有自己的雙手和大腦

直接在馬自達官網觀看完整視頻,參與活動,為視頻點贊,就有機會贏取上海迪士尼試駕之旅大獎哦!

▼點擊http://www.mazda.com.cn/event/yuewosuoyu/raffle/views/,了解更多越我所馭馬自達產品信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