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相反,我活得很現實,我不對任何事物抱有新的希望或者是激動的感覺。但是相對的,我認為自己的生活也是被無奈浸透了一般,隨時可以被中止,隨時可以被暫停,不會再有太多的大起大落和大喜大悲。
但是在這萬般無聊的生活之中,也總是有一些東西能和我產生共鳴。我試圖找出他們是哪里打動了我,后來我才發現,只是這些歌曲,已經包含了我的所想所思,我的生活也是過于渺小。
曲目:何所聞
作曲/編曲/演唱:Winky詩; 作詞:吳沉水; 收錄專輯:《貳零壹肆 EP》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因為Winky詩的一張個人專輯。歌名來自一個典故:
初,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于大樹之下,以自贍給.潁川鐘會,貴公子也,精練有才辯,故往造焉.康不為之禮,而鍛不輟.良久,會去,康謂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后來的故事大家也大概了解過,嵇康一曲廣陵,默然離世。這句話也如同在空曠的山谷之間回蕩一般,沒有悲傷的意味,但是仿佛把世間所有的無奈都咽下了一般,讓人默然,不知作何言是好。
我聽慣了流行向和搖滾向的古風作品,對大編制古典編曲的古風更是情有獨鐘,唯獨這首曲子和往常的曲子都不一樣————Winky解釋說這首歌“古在心,不在相”。他在專輯后面的一首歌后語中,提到他和吳沉水在創作的時候都沒有考慮這個原本的典故,“畢竟這短短的一句話包含了很多人的一整段人生”。
Winky對這首作品的理解是哲學的終極問題:“當他還是游魂的時候,他是聽到了什么才決定來到這個世界,而又是看到什么樣的畫面他才離開?” 我其實并沒有想到這些。或許是我個人的欣賞習慣所致,我只是把這首歌當做一首詩來欣賞,然后仔細去推敲那個若隱若現的意境————
一聲長歌兮,山川為和鳴
一懷相思矣,八荒同悲戚
迎風徘徊兮,春秋為須臾
遙夜徜徉兮,天地為幕席
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君可曾相憶,夜涼風廊清
長飲長醉兮,寂寥疏闊影
又有誰人聽,弦斷曲終意
我無法形容我第一次聽完這首曲子時心中的震撼和那種縈繞在耳畔的失落感。這首曲子的編曲在他寫的曲子中算是編曲非常簡單的一首——————鋼琴冷峻而泠然,大提琴回蕩而醇厚,間奏的那一段SOLO仿佛是把所有的悲傷都溶化在一杯干澀的熱白開中一樣。如果脫離詞意聽,就仿佛是一個蕭瑟的冬日清晨,窗外映照著慘白的一片.......
這或許是孤獨者的史詩吧?當他選擇走向不一樣的道路的時候,是沉默和固執的,他沒有帶著一個孤獨者所謂的高傲和清高,手中有的只有一抔詩意,一捧無奈。他以詩意為針,以堅定和靈巧的手法,把片片無奈紡成行者的斗篷......
這是一首古在心,不在相的古風,一頂獻給孤獨者的冠冕,一句在空無一人的山谷中,清泠的吟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