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知道了蔣坤元老師,他是蘇州的鄉(xiāng)土作家、企業(yè)家、慈善家。
簡書里有很多寫蔣老師的文章。蔣老師自己也寫了很多文章,已經(jīng)堅持寫了三十年。長篇小說都寫了好幾部,出了幾十本書。
他的散文感覺很平淡,但平淡里總有一種大徹大悟的通透。
我最喜歡的是他寫的《蛇島》。
因為好奇,和蔣老師相互加了微信。內(nèi)心怯怯,一直沒敢交流聯(lián)系。只是偶爾會去看蔣老師的文。有時在簡書,有時在朋友圈。蔣老師的朋友圈分享的也大多數(shù)是自己的文章。
日更一次次失敗,更覺蔣老師的奇。
蔣老師豈止是日更,他那就是時更。他每天更文數(shù)篇,有散文,有隨筆,有幾部長篇同時連載。再看更文時間,除了夜里會睡幾個小時,其它時間都在更文。
有時是夜里11點多發(fā)布,有時是凌晨3點多發(fā)布。
這人不需要睡覺?不需要吃飯嗎?不需要工作嗎?
他的隨筆也就是他的日常,所思、所想、所見。
他參加寫作培訓(xùn),參加作協(xié)的線下交流,參加各地文友的交流學(xué)習(xí)。
他有兩個公眾號要打理。
他在簡書,百家號,知乎,美篇等數(shù)個平臺更文。
最重要他還有個廠要管理。
他還有個家庭,有個女強人妻子。
他對老媽媽也非常孝順。
我?guī)缀醪荒芟嘈牛哼@是一個人做的事!
我以為是杜撰的故事。他真有廠?他的文章都是他自己寫的嗎?據(jù)說韓寒的文章都是他爸爸寫的。
可是這確確實實都是真的,都是一個人做的事。
蔣老師是個奇人,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寫作,寫作是他工作之余唯一的愛好。他自己戲說,因為怕自己變成賭徒,所以業(yè)余時間就寫作。
因為寫作,世間少了一個賭徒,這是他認(rèn)為自己寫作最大的收獲。
多么美好的一項愛好。
很多人業(yè)余愛好就是抽煙打牌喝酒。原來一個人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可以寫這么多字。
很多人富裕以后還會養(yǎng)二奶,而蔣老師用文字富養(yǎng)了自己,用文字向世人展現(xiàn)了一個儒商的雅趣。
他愛兒子。他說愛兒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愛他的媽媽,所以他愛妻子。從白手起家,到如今的千萬家產(chǎn),他依然是他,低調(diào)樸實,因而他的家庭幸福美滿。
優(yōu)秀的男人很多,而像蔣坤元老師這樣的男人真的世間少有。
幾十年來,物質(zhì)上他用勤奮和睿智已積累身家千萬,精神追求的世界里,他孜孜不倦,筆耕不輟,已出書幾十本。
縱橫商場,他沒有名片,他送人的名片就是他寫的書。他不善言談,他的書為他的誠信加分,讓合作者肅然起敬。
沉淀下來,文字世界里讓他浮躁的靈魂得以安放。他將創(chuàng)業(yè)的點點滴滴用文字記錄下來。他的文字就是他的人生。于是他便不再無所適從,寧靜致遠(yuǎn),文字給了他再次前行的力量和方向。
亦然在給蔣老師的散文《心有詩意》的評論里說: “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如果表述為“作家是建造人類靈魂居所的工程師”更妥當(dāng)些。前者有些玄,也不太好弄,設(shè)計呀,施工呀,可操作性差;后者好多了,作家造些房子——文學(xué)作品——讓人們各取所需,選合適的來安放自己的靈魂,蠻好。商品社會里的人捧著自己的靈魂無從適從、無家可歸,挺累,也挺慘。所以一個健全的社會不能沒有作家,如同一個現(xiàn)代社會不能缺少房地產(chǎn)商。作家們當(dāng)然也有分工,大作家造大房子,小作家造小房子。大手筆造“廣廈”“大庇天下寒士”,小秀才“小筑”,以免“吾廬獨破”。
人間要大江大河,也要小井小泉,哪怕是一眼“憨憨泉”。
是的,讀蔣老師的文,樸實無華,通俗易懂。絲毫沒有高不可攀,深不可測的距離感,他的文就像那山泉水,清涼透徹,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