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什么才是最好的?


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中有一句口號“給孩子最好的”得到了家長的共鳴。確實,哪個家長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呢?在“最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理念指引下,為了孩子父母可真是把心掏出來也不會眨一眨眼,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孩子。

那么,給孩子什么才是最好的?

大多家長是盡可能高標準地滿足孩子們的物質需求。從生活用品到學習用具,非高檔和名牌不買,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同時,對孩子百般遷就,事事代勞,嬌慣寵溺。

最近讀了一篇有關孩子教育的文章,引起我的思考。文中說當下的中國有一個可怕的現象――全民“富二代”。富人家的孩子當富二代養,窮人家的孩子也當富二代養。

有不少父母,不顧家庭資源稟賦差異,百般努力,傾其所有,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這些孩子人人都是富少爺的派頭,物質生活富足,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他們只知享受,卻從來不付出。不會做家務,不會洗衣服,更沒有做過戶外體力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沒有。

更不可思議的是,一些孩子在學校里打掃教室清潔等的值日工作也由家長代勞。父母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你只要學習好,別的什么都不用做,我們給你最好的。”這就是家長們的普遍心態,希望通過自己提供的各式各樣“最好的”,而使自己的孩子“成為最好的”。

果真是如此嗎?還記得那篇曾引發全國熱議的《夏令營中的較量》吧?青少年教育專家孫云曉在文章中通過中日兩國孩子在夏令營的表現,指出了我國少年兒童的整體素質有明顯的缺陷,突出表現在生存意識、實踐能力、意志品格等方面,把家長對孩子溺愛的后果上升到了民族的憂患。

比如,同樣是家長來探望孩子,日本家長乘車走了,只把鼓勵留給發高燒的孩子;而中國的家長卻在艱難路段把兒子拉上了車。可惜,二十多年過去了,當時的憂患不但沒有消除,而且在某些方面還更為嚴重! 這與我們的“全民富二代”有著直接的關系。

成長過程中,物質的過度豐富,精神就會懈怠,孩子就會失去刻苦向上的斗志和動力。父母的“呵護”,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味“毒藥”。

“全民富二代”使我們的孩子早早就學會貪圖享受,愛慕虛榮;他們不了解父母的掙錢的艱辛,不知道“粒粒皆辛苦”;他們懶惰、不學無術,不懂得責任擔當;他們心理素質低下,生存、適應與抗挫能力極差,碰到一點小困難就不知所措,甚至容易走向極端……

當父母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好東西都給孩子時,卻使孩子忘記了一件事:立足社會,你必須要付出努力。

據報道,主持人樂嘉曾帶女兒穿越沙漠,4天走70多公里的舉動就讓人贊賞,使孩子成為有毅力的人,就要從小培養。

“與其給孩子留下財富,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要想讓孩子將來不缺財富,首先得培養起孩子將來能夠獲得財富的生存能力。留給孩子的,不如幫助孩子發現最好的。給孩子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讓他們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堅強的意志,達觀的心態,培養他們自立、自信、自強……

每一位聰明的家長就是這樣,會積極提供機會,讓孩子找到最好的自己。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感觸很多,所以摘抄的很全,基本自己喜歡的句子,都不落的摘抄下來,后面配上直接心聲,這是要以后常常翻看的,因為我忘性...
    西嶺雪2025閱讀 8,313評論 0 12
  • 青春的顏色是火紅的,夾雜著那些刺眼的綠,走出了校園你不敢抬頭看,因為太刺眼…… 城市的顏色是白灰...
    天上的星星眨眼睛閱讀 229評論 0 0
  • 他有個很奇怪的情況,無論旅游也好出差也好,總是會住到酒店的尾房,雖然一直沒發生什么,可想起那些真真假假的傳說,總覺...
    洞庭府君閱讀 447評論 0 3
  • 我今年22歲,處在人生的轉折點。我先前不愛看書,也不常寫作。但近來前所未有的迷茫,怕自己留不住過去又抓不住未來,因...
    karma6149閱讀 15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