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信公眾號紅利期早過了”
“公眾號的注冊數量已經達到2000萬以上”
“文章打開率只有3%”
.......
說實話,這種負面消息,讓想做公眾號的人一直不敢踏出第一步,怕付出太多,卻一無所獲,讓正在做的人失去信心,懷疑自我,隨時準備放棄。
所以,每天很多新人抱著希望,涌進新媒體,也有很多人還沒搞清楚新媒體是什么玩意兒,認為自己不行,就潦草退場。
優勝劣汰,一直是社會進步的一種機制。
2、
唱衰公眾號,又不是今年、去年才開始,從2015、2016年就開始了,都在說做公眾號不行了,但是仍然有很多后起之秀。
你看那個00后的木汁,寫文章月入十萬,雖然聽起來挺夸張的,而且不是人人都做得到,但至少告訴我們,草根想要崛起,新媒體是最好的機會,做不到月入十萬,月入一萬也行啊。
還有插座學院的粥左羅,僅僅只花一年半的時間,就從擺攤小販做到年薪50萬的副總裁,靠的是什么?新媒體給了太多人未知的可能了。
再說回我自己,按照網上的說法,我已經算是非常非常晚做公眾號了,2018年6月才開始,不要說紅利的尾吧了,我連個P都沒抓住,就算是這樣,我也可以很有底氣的說,不靠工資,每個月僅通過公眾號的收入,已經夠我的日常花費,還有結余。
3、
為什么紅利期過了,我還要做公眾號,而且越來越認真?
為了賺錢。
我們辛辛苦苦的日夜碼字,持續輸入,持續輸出,總不能什么都不求吧,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就無法堅持,最后失敗退場。
別跟我說為了賺錢很俗氣,為了詩和遠方多高級啊,得了吧,沒有錢作為足夠的底氣,哪里有什么詩和遠方,有的就是成天白日做夢!
別不承認,大多數的人,心底都是這個目的。
正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涌進來,同時又有越來越多的人放棄,這本身就是一種篩選機制,會做的人留下來,通俗一點,會賺錢的人留了下來,不會賺錢的人,被淘汰出去。
二八原則,永遠存在。
有的人出局了,不代表這場游戲,已經結束。
2000萬的注冊量,競爭越激烈,稍微一示弱,死傷就很慘重。
有數據統計顯示,如果你的閱讀量在1000以上,就已經超過了90%的人。
況且,這2000萬的注冊量,其中還包含了多少僵尸號,長期不更新的號,看吧,其實你的競爭對手沒有2000萬之多,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你自己而已。
就算你出去找工作,你也是在跟千百萬人一起競爭啊,社會就是這樣一種組織,優勝劣汰,你不試試,怎么知道自己不行。
4、
我認識了很多粉絲數量不多,可能不到一萬,或者一萬多一點的號主,他們仍然可以月入幾千上萬,他們不是靠粉絲數量賺錢,他們靠的是自己的知識、能力,真心為粉絲服務,粉絲自愿買單。
所以,固然粉絲數量非常重要,但是公眾號的定位清晰,也很重要。
我總結了幾條粉絲量小的號也能賺錢的原因:
1、定位精準,就是服務哪些人群,什么年齡段,女性還是男性,還有公眾號內容是情感還是干貨或者種草。
2、變現方式,分銷、自產、社群,還是只接廣告。
3、互動頻繁,經常和粉絲友好互動,可以建交流群,留言板抽獎。
4、無私的分享自己的經驗,真誠的付出,別畏畏縮縮,生怕別人學了去。
5、如果是個人做,盡量做一個小而精的號。
6、號主有能力的就持續輸出高價值干貨內容,沒有能力的就會輸出一些情感共鳴。
就算你做公眾號一毛錢都沒賺到,那你肯定也會學到網絡上的一些運營方法,這可是受益終身的。
現在網絡發展這么快,假設下一次出現了一個新的內容平臺,恰好你抓住了機會,那么,你就已經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下一個大V,可能就是你。
做一個公眾號,算是成本最低的增加“睡后收入”的方式了,是真的很適合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
別管什么紅利不紅利,如果前期不積累、不實踐,下一個風口出現的時候,你也不一定能抓得住。
以此共勉!
歡迎到我的個人公眾號「野妖精」找我,
回復:新媒體,送你一份200G新媒體禮包,包括了很多漲粉方法,從0開始運營公眾號等。
回復:口語,送你一份英語口語學習視頻。
回復:寫作,送11本創業寫作書。
回復:資源,送你365投稿資源+投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