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振彥時期,曹家一步步與皇室發生了關系。在曹璽時期,曹家取得了皇帝康熙的眷顧和信任。這種眷顧和信任,在曹寅時期到達了鼎盛。
曹寅(1658~1712)),是曹璽的長子,是曹寅和明末遺民顧景星之妹顧氏于順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初七生的,曹寅是長子,但并非嫡長子。
曹寅的弟弟曹宣(曹荃,據說是為避康熙玄燁的名諱而“宣”改為“荃”的)是曹璽和康熙的保姆孫氏所生,約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卒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字子猷,號筠石;后改名荃,號芷園。
曹寅,字子清,號荔軒,又號楝亭。
曹寅比康熙小四歲,從小當任康熙的伴讀。十六七歲時成為康熙的侍衛,二十多歲時被提拔為御前二等侍衛兼正白旗旗鼓佐領,深得康熙賞識。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六十五歲的曹璽死江寧織造任上。由桑格(馬偏額的長子,后成為曹寅的兒女親家)繼任江寧織造。
二十七歲的曹寅南下奔喪,九月,康熙第一次南巡,十一月到達江寧,親抵曹家慰問,并下旨令曹寅協理江寧織造事務。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曹寅攜全家扶父柩返京,就任內務府慎刑司郎中,仍兼任佐領。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四月出任蘇州織造。時年三十三歲。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兼任江寧織造。同年十一月,調江寧織造。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三月,由曹寅舉薦,其內兄李煦(時為暢春園總管)接替其所遺蘇州織造一缺。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二月,康熙開始第三次南巡,曹寅接駕。四月初十日,車駕駐江寧,康熙直接住到曹寅家。
四月十五日康熙皇帝來到保姆孫氏住所時,“見之色喜”,68歲的‘嫫嫫媽’孫氏先行國禮,康熙皇帝后行家禮,對太子胤礽等說:這是“吾家老人也!”。
康熙皇帝看見庭院里萱花正開,就為孫氏題賜了“萱瑞堂”三字,后來做成赤金字匾額;太子胤礽隨駕,題寫了唐朝劉禹錫的詩句“樓中飲興因明月,江上詩情為晚霞”為鏨銀的對聯。
康熙四十年(1701年)三月,江寧織造曹寅、蘇州織造李煦、杭州織造敖福奉康熙密旨,共同討論,決定派杭州織造的“司庫”(滿語叫物林達)莫爾森去東洋,進行國際貿易:“絲織品運銷日本、換回原銅進口”的秘密交易。
事實上,中國的絲綢從中國長江三角洲的江寧、蘇州、杭州運往世界各地,是當時世界的‘絲’紡織基地,年產綢緞12,600多匹。
康熙四十年(1701年)起,曹寅兼管銅礦的經營與生產。康熙年間,中國共有14處銅礦,叫14關銅斤,年產銅358萬斤,即1790噸,幾乎全部用于制造銅幣的原料。
銅礦原由張鼎臣、王綱明兩家承包管理。曹寅想他一人全部接辦經營14處銅礦。康熙怕他一人管不過來,出事故,特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五月二十三日下旨,由張鼎臣、王綱明兩家銅礦中分出龍江、淮安、臨清、贛關、南新等五處銅礦,歸曹寅與他弟弟曹筌經營。這五處銅礦年產銅101萬斤。八年共上交利潤32萬470兩。
事實上,兩兄弟有別的差事,沒時間和精力親自管理銅礦的生產,銅礦的主管是曹荃(宣)的長子曹順。銅礦是虧本的。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正月十六,康熙帝重新開始第四次南巡,曹寅接駕,于二月二十六日抵江寧,住曹家。二十八日離江寧。
同年,曹寅與妻兄李煦奉旨十年輪管兩淮鹽課。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七月二十九日,欽點曹寅巡視淮鹺,十月就任兩淮巡鹽御史。
鹽課,對清王朝來說,“關系國賦,最為緊要”。天下鹽課,則又以兩淮為最。清朝首任兩淮巡鹽御史李發元在《鹽院題名碑記》里說:“兩淮歲課當天下租庸之半,損益盈虛,動關國計”。從四十三年起,曹寅和李煦,對兩淮鹽課,一年一任。曹寅輪管了四年,去世,剩下的兩年李煦管理。所以到康熙五十二年十年期滿時,李煦管理了六年。
單是兩淮巡鹽御史,一年就有五十五萬到六十多萬銀子的好處。其中二十一萬平均分解江寧、蘇州兩織造衙門,十二、三萬代完兩淮“總商”虧欠官課。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二月初九,康熙開始第五次南巡,曹寅接駕,四月二十二日抵江寧,駐蹕曹家。二十七日離江寧。
此次南巡中,江寧知府陳鵬年被兩江總督阿山參奏,革職,下獄議死。曹寅為保護與自己不睦的清官陳鵬年,不記前嫌,“免冠叩頭為鵬年請”。陳鵬年官復原職。
此次南巡中,曹寅與妻兄李煦面請刊刻全唐詩,一切費用,自行負責。三月十九日,康熙命曹寅率彭定求、楊中訥、俞梅、汪士鋐、徐樹本、汪繹等10人,校訂增補900卷《御定全唐詩》。
五月初一日在揚州天寧寺設局校刊。用時一月,就刻成了唐太宗及唐初高、嶺、王、孟四家的詩集,并印成了樣本(這速度快得沒話說了)。而這個書局刻印的精美,開創了“康熙版式”的一代刻書風范。康熙相當滿意。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元宵,康熙皇帝在暢春園召見曹寅,以他的長女靜如指婚平郡王妠爾蘇。接著,康熙下旨“著曹寅告知其妻于八月上船,奉女北上”。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六月二十五日,曹寅舉薦他的嫡母孫氏娘家人孫文成擔任杭州織造。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十六歲的曹佳氏(靜如)嫁給了努爾哈赤第二子和碩禮親王代善的六世孫,鑲紅旗王子多羅平郡王納爾蘇,成為嫡福晉。這日,皇帝賜宴,曹寅上表曰“重蒙賜宴,九族普沾”。
雖說是皇帝的近臣心腹,但總脫不了“包衣”這樣的下人身份,以這樣人家的女兒,能夠成為“鐵帽子王”的嫡福晉,大概曹家絕無僅有了。曹家的寵信也頂到頭了。
康熙四十五年,是曹家輝煌歷程中最輝煌的一年了!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正月二十二日,康熙開始第六次南巡。曹寅接駕。初六日抵江寧,十一日離江寧。
同年九月《全唐詩》刊畢試印,進呈御覽。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指婚曹寅次女嫁某侍衛富蔡氏傅鼐為妃(劉心武語)。
康熙五十年(1711年)三月,《全唐詩》校訂增補完畢,版本上交內務府,記錄在案參加校勘的有三十二人,收詩家二千二百余人,收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書后附有曹寅《進書表文》。與此同時,揚州天寧寺書局刻印了曹寅自己的《楝亭五種》,此后又刻印了《楝亭詩鈔》、《四朝詩》、《全金詩》等。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曹寅進京述職,攜長子曹颙南返。三月,奉旨在原有《大宋重修廣韻》、《集韻》基礎上,開工刊刻《佩文韻府》。六月十五日,曹寅赴楊州天寧寺詩局監督修書。
七月初一日感風寒,不久,轉成瘧疾,日漸沉重。康熙帝派人限限九天期限送藥搶救他,并親寫藥的用法和注意事項。但還是遲了一步,七月二十三日辰時,病逝,享年五十五歲。
曹寅死后,李熙在康熙五十二年九月,主持完成了《佩文韻府》的編輯工作,印刷一千部,康熙朱批:“此書刻得好的極處”。
曹寅一生從1690年到1712年二十三年間兩任織造,四視淮鹽,四次承辦康熙南巡接駕大典,由皇帝指婚結親于“鐵帽子王”妠爾蘇,刊刻詩文,結交江南文人士大夫 。作為包衣奴才,莫此為甚。
曹寅的一生,是風光的一生。曹家也在曹寅時期走向了鼎盛!烈火烹油,芳華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