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朋友圈都在發,六月已經結束了,自此進入下半年。
看到有朋友說,大概22歲之前是從來不追進度表的。那時候每天都在快樂的荒廢時間,從來不在乎明天在哪里,反而希望時間過得再快點兒,畢業以后就可以馬上工作賺錢,實現“自由經濟”,然后趕快嫁給喜歡的男孩兒。
那是活在自己時區的22歲,不被時代推著走,不被kpi催促著,她可以單純地喜歡大海,追求自由,去沙灘上撿貝殼,任浪花掀起裙角,夜里和朋友喝著啤酒,感受細膩的晚風親吻肌膚,三分酒意七分清醒看這大千世界。
誰不羨慕這樣的二十幾歲?
其實在昨晚我就跟自己翻了上半年的舊賬,那些債目在阿拉伯數字的渲染下格外明朗。后來我一個人在書桌前坐了很久,靜下來想我22歲以前的人生是什么樣的。
曾經不止一次的認為,我的前半場人生都在自我焦慮和前途未知之間不斷切換,盲茫人生,遼闊也悵惘。
二十幾歲的年紀,我站在前進和稍息的邊緣看過往踉蹌的步子,總是后一步為前一步后悔,覺得又邁錯了一個方向,搞得整個人慌慌張張,不知道眼下這一步,往哪兒邁才不會再后悔,而這樣下去就真的距離玩兒完不遠了。
02
我最近都在懷疑到底是不是越活越喪了,越往前走越難過,讓自己難過的事不停地蹦出。后來就想,其實所有的事實都在昭示:
是我把自己逼到這一步的。
大概兩年前,整個人的狀態都是積極向上,昂首闊步的,那時候當然也怕走錯,但沒關系啊,年輕多嘗試,試錯的過程也是積累成長經驗的過程。現在不行,不是年紀大了點兒的事兒,是越來越清楚,生活已經給不了我再多幾次的犯錯機會了,我們尋找了二十幾年,都在嘗試找到那個最正確的選擇。
可生活有嗎?人生有最合適最正確嗎?
它從來沒有。它無非是在你走錯路之后,拉出一萬條挫敗你的條幅,擺出N種“再走下去你就完了”的姿態來警告你,它就是喜歡玩馬后炮啊。事后還堂而皇之地跑來問一問你,還好嗎?沒關系,人生路還長。
怎么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恐婚恐育恐人生,不是人生有多難,是被看過的人生現狀嚇怕了,你就是得承認,你就是你,你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和誰都比不了的人生,誰也幫不了的人生。
我們恐婚,是我們怕自己糟糕的狀態影響到那些值得更好的愛的人,我們恐育,是我們怕在還沒整頓好自身的年紀,就要擔負起對另一個生命的責任,我們怕的從來不是責任,是沒有這種擔起責任風險的能力,我們恐人生,是因為見過了身邊人,喜歡迎難而上挑戰的、喜歡舒適自由養老的、喜歡安貧樂道守夢的、喜歡痛不欲生死磕的、喜歡暫且逃離求學的……
他們都錯了嗎?我不知道,因為那都是別人的人生,逃離也好,去打拼也好,返鄉也好,這是選擇也是態度。
忘了大概什么時候起,我不再喜歡同別人談到我要什么,也不再幫著分析去大城市抗一抗好還是回小城市守護父母好。關于那些我要什么,講過了別人也不會感同身受什么,也不會明白我到底有幾分想要,所有外界都只是一種依靠,它們永遠不會是庇佑。
就像再好的朋友做出她的選擇,我的阻撓動搖不了那種信念,生活是自己的,別人講的只能是建議,而不是決定,能決定往哪兒走的,還是你提起行李的方向。
03
幾年前我日常被人嘲笑,嘲笑笨拙,學不會數理化,變換不了公式,不會靈活運用到題目里,考試倒數,座位最后一排,我一直很不起眼。但就是這樣不爭氣的人,她也有遠方啊,即使她腳步還是當年那么笨拙。
微博熱搜里提到《少年派》大結局,大家都在議論“為什么不讓林妙妙和錢三一在一起”,六六對所有人做了答復:我們不是詩詞大賽里的武亦姝,也不是錢三一那樣的神娃,我們一出生就不是人生贏家,那個青春荒唐過的林妙妙像極了當年的我們。
特別欣賞六六那句“我不是寫青春偶像劇的,我是寫現實題材劇的!我不想像其他人那樣騙你!”林妙妙沒有努力爭取,就配不上錢三一的優秀,我們想要好的愛情,想要出人頭地的風光,那就是得拼盡全力,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麻痹的都是年少無知。
你們記不記得,高考的時候班里總有幾匹黑馬,那群黑馬背后,有著很多無人問津的過往。他們太明白了,可以曾經不堪,但要終點輝煌。
所以到底還有什么理由在你活著的某一刻,停下來給自己說:OK,我的人生就到這兒了。
前兩天看到一個博主說,越忙越燃,越懶越喪。
就是這樣啊,我們一直在花大把時間焦慮,那不如用大塊時間試錯。其實從來沒什么絕對的正確,有句話叫“從來沒有正確的選擇,我們只是努力讓當初的選擇變得正確”,你知道的,二十幾歲還是人生開幕式啊。
如果也想華麗的收場謝幕,起碼要有個說得過去的開場白。
那么,去忙吧,盡力燃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