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次第花開》這本書是樊登老師在解讀文章時經常提到書名之一,從樊登老師語言中能感受到他對堪布的尊敬和喜愛,我是先聽了他解讀堪布的《通過佛法看世界》,在我對佛的理解的基礎上《通過佛法看世界》使我進一步理解和更正了對佛法的看法,樊登老師極力推薦的這本書也深深吸引著我。
? ? ? ? 我不是佛教徒,也談不上虔誠,但有一顆善良的心,理解起來佛法的開示比較容易,能領悟到佛法說的一些深意,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佛家的因果報應說的好,它是勸人向善的,通過這兩本書的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到佛法的博大精深,它讓我們認識痛苦,承認痛苦的普遍性,并集中精力去處理那些問題,而不是糾纏在負面的情緒中不能自拔,逃避只會加重我們的焦慮和恐懼。佛陀說痛苦是對無常的恐懼和抗拒,我們只有認識無常并了解恐懼無常的原因才能內心放松開闊、珍惜人生、活在當下,潛心修行,渡己渡人!
? ? ? 在修行的過程中,佛法要求我們做到自律學會放下,修行是修養仁愛、寬容、謙讓和與人為善,要常懷惻隱和慈悲之心,不受負面情緒的影響,真心替別人著想。‘一切的放不下’是不快樂的根源,痛苦的消失就是快樂,放下執著就不會有痛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眾生皆苦,我渡眾生脫離苦海,這是佛陀的意愿,也是真正的修行者畢生追求的目標。
? ? ? ? 說到皈依,堪布一句“有的人居無定所地過著安寧的日子,有的人卻在豪宅里一輩子逃生”,皈依是整個的修行而不是修行的開始,佛陀關于無常和因果的開示給了我們無限的勇氣,他讓我們認識到我們活著的意義:“是為了渡眾生而不僅僅是我們自己。”大乘佛教徒們眾生都在為這個目標不懈努力!
? ? ? ? 說到佛家的六渡,渡人出苦海到彼岸,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布施就是要舍棄貪和執,而不是施惠于人,更不應高高在上,內心滿足就是最好的布施,戒律不是為了束縛而是為了保護我們,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既然眾生平等,那我們就不能傷害包括我們在內的一切眾生。修行的路上曲折坎坷,我們應該做到忍辱負重精進前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 次第花開,修行不是喊口號,不是秀恩愛,需要我們每天實實在在、點點滴滴的去想去做,佛法口中頌,慈悲心中流!世界會因為我們的修行更美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