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 ? ? 初入雨崩心戚戚
行路難,既要背負必需的行囊,又要踏穩每一步,還要避開一路上的牲口糞便,加上缺氧的熬煎,這一段行程著實挑戰了身體的極限。
就在以為自己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停下來休息會兒,狠狠地吸幾口氣,心跳又漸漸的慢下來一些,呼吸音也變得輕微一些。
于是,對前路又恢復了信心,繼續趕路。
極目望去,讓我們驚呼尖叫的雪山就在對面,在茂密的樹影里忽隱忽現,一會兒呈現婉約流暢的嬌俏女兒狀,一會兒又是氣勢恢宏的莽撞漢子,有時候轉過一個彎倏忽不見了,再走幾步又仿佛一下子能與其撞個滿懷。
多少年的風霜雪雨造就神山偉岸的身影,它們呼喚著我們,在向我們招手,在給我們打氣。
尋覓中的風景就在不遠處,這份誘惑是無法拒絕的。
身體和靈魂都在路上,旅程怎么可能不精彩?
然而,行路難啊!
很快,年齡優勢、身高優勢、性別優勢一個個體現出來,那些年輕的小伙子們已經把我們遠遠地拋在了身后,年紀大一些的大長腿也走在了隊伍的前面。
我看到一位年輕人背著兩個登山包,后面跟著一個拄著拐杖蹣跚而行的大叔。兩人之間保持著約五十米的距離,年輕人常常要停下來等待。
我們真誠地贊美年輕人。年輕人笑言自己原來是做苦力的,所以能有這樣的體力。
上帝關上了一扇門,便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得與失不好計算。
看著先行者們矯健的步伐,心里除了佩服,倒也沒多少羨慕——你知道人家背后付出了多少?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如果這是人生的舞臺的話。
我們隊伍中就有一直堅持健身,風雨無阻的。
而我,一直以來只是喜歡在家宅著,能跟上隊伍而沒有相距甚遠,已是不錯的表現了吧?
我是斷斷不敢想走到隊伍的前頭的。
有朋友相陪,有美景要觀,有新奇可賞,我并不著急。
行一段路,看一程景,根據自己的體力調整行進的節奏,不需要匆匆趕路——因為每走一步,都是離目的地更近了一步。
這長長的路,拼的是耐力,是堅定的信念。
從邁進雨崩的第一步起,我就沒想過要退縮。路再長再難,我也會到達終點,我相信自己。
一個人,走得慢;一群人,走得遠。我們,都會到達。
有時候,爬山也好比人生旅程。有的人一開始鉚足了勁,大踏步向前,無知無畏,早早的就登上了巔峰,然而往往后勁不足,之后便是長長的下坡路。
如果人生早年逐夢透支,晚年就只能以低微的姿態原地等待了吧?因而我不認可張愛玲“出名要趁早”的理論。
慢慢地向前走,不錯過路上的風景,即使晚一點到達又如何?
徒步就是這樣,累并快樂著!累得筋疲力盡又酣暢淋漓,累得腳軟腿酸又心情激蕩,累得人仰馬翻又斗志昂揚。
約十三公里,七個小時,從早晨到黃昏,最高海拔3740米。
我們用雙腳丈量,用雙腳戰勝。
當我們到達雨崩村時,身體已是極度疲累,仿佛再多走一步都是不可能,內心卻在為自己的堅持使勁兒鼓掌、點贊!經過這樣的歷練,相信在往后的生活中不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會輕言放棄的。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晚上做了個足浴,好好地犒勞這兩個了不起的家伙。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