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簡書看文時間長了,覺得簡書上的作者應該多是九零后。透過那一篇篇上下幾千的漢字文章,或干貨或獨白,似乎總能看到一個個孤單、寂寞、年輕的身影在宿舍或圖書館執著地敲打鍵盤。
前幾年我曾和一個愛好寫作的年輕人在一個辦公室共事過幾年,印象極深。聽說他當時是以筆試第一的成績進入我們單位,自然極受單位領導重用。
初始并未和他同辦公室,見面連招呼都極少打。只覺得這個年輕人經常是目無表情,厚厚的鏡片看不清眼神,一副苦大仇深的憤青模樣。帶著方言的聲音極大,隔著辦公室也能聽到。真是很有個性。
后來在同一個辦公室共事發覺他真是與眾不同。
每天,基本是第一個到辦公室的,先煮了開水,然后在電腦上打上一篇或半篇文章。上班時間到了,同事們陸陸續續到了就開始干活。
他平時很少笑,如果笑就笑得蕩氣回腸。喜歡在辦公室里說個不停,講古今歷史、講社會熱點,像開講座一樣,容不得旁人插嘴。就算你覺得煩或不滿,也不敢說他,因為他脾氣暴躁,一言不合就發火,只得老老實實地聽。那個時候應該是他最自信神氣的時候,惟一在此時可以展露他的學識,有點指點江山的年輕人氣勢。
可他的脾氣太暴躁了,連領導都怕。有一次,在財務室將出納罵得狗血淋頭,沒有一個領導敢出來勸說。分配工作時也先問問他愿不愿意干。
整個辦公室的同事都能感受到他的壓抑,如若同事們在聊天,他聽著不順了也會發脾氣。
這種壓抑源自對工作、對生活的不滿。他曾說過原本不想考我們單位,因為畢業的學校不是211的,所以只得報這里。我們問他為什么不到外地去考,他也沒說什么。有人猜他是為了愛情,因為不久他就結婚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同事們才知道,可也沒有人敢問。
單位是個清水衙門,剛畢業的年輕人,每個月的工資夠用就不錯了,更別說要照顧家庭。在這種一潭死水的單位里,年輕人總會對未來迷惘。
物質常常決定精神境界,苦悶是正常的。更何況他又是個極勤奮的人,干活雷厲風行,從不拖沓。聽說他每晚必看書寫字。
每個人的寫作目的都不同,他的QQ空間里每天更新一文,頭像昵稱都是實名,毫不遮掩。為的就是廣而告之,讓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寫作的人,想靠寫作找到一條出路,改變生活和工作。
他從農村出來,一路靠讀書走到了今天,心高氣傲卻又傲不過現實。單位里有的年輕人靠著家庭背景一路順暢,他難免有情緒??蛇@又有什么用呢?脾氣再火爆,別人閃開就是,遠不如利益來的直接。
寫了幾年,他仍舊在我們單位,雖然在圈子里名氣是有了,可什么也沒改變。只是領導交給他的活倒更多了。
帶著對未來的押注去寫作,注定難得平靜。我曾看過他的文章,憤青似的雜文,滿紙唾罵,隔著屏幕都能感到這是一個隨時要爆發的人。
有一天,我早上七點多到了單位,辦公室里靜悄悄的,他一個人趴在桌子上休息,一動也不動,眼鏡放在一旁,也不知道前一天晚上又寫到了幾點。覺得他似乎已被痛苦壓到了承受力的最底端,隨時要崩起。
有一段時間,他家里似乎出了點事,整個人像一座火山。同事們都小心翼翼,生怕踩了火線。因為我曾和他爭執過幾次,平時就很少說話,看見他這樣既怕又難受,總是躲閃開,怕被罵了。
其實他幸運之處在于他的性別。辦公室里都是女人,對待異性,人通常會包容些。大家對他總是很寬容,總體諒他的不易,如果換作是一個女性,早就不知被孤立到何處了??蛇^于遷就也是一種錯,在大家的包容下他常常失了分寸。
有一天,他沒忍住,和單位里一位快退休的同事沒來由地吵了起來。兩人吵得很厲害,話都說得很過份,桌子都掀翻了。后來領導出來勸架,勸了很久……
奇怪的是,吵完這一次,他平靜了。又回到了當初,沒事時悶頭寫作,有事時嚷幾大嗓子。
終于,在前年,上級機關領導將他調到總部去寫資料了,多年的付出有了一點讓人欣喜的回報。
去年,我出差時見過他,帶著一群人到外地學習,被人“領導、領導”地叫著,意氣風發了很多。偶爾他回到單位辦事,又滔滔不絕地說著他這半年寫了二十幾萬字,很辛苦。仍是那一把帶著方言的嗓子。
他終于靠著自己的一支筆,找到了想要的生活的方向。寫作于他的意義應在于此了。那接下來呢?還會繼續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