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5歲的時候還是初中畢業,在一次同學聚會之后,發現身邊的人都是本科或者碩士,一種危機感油然而生。
于是花兩年時間獲得了黨政干部自學大專學歷,這也是他所獲得的最高學歷,按照現在的標準,他的學歷只能算是全日制初中。
如他所言,他們那個時代是最特殊,也是最艱苦的年代。
長身體的時候,遇上了國家經濟危機;
初中的時候趕上了文化大革命;
結婚的時候計劃生育政策開始施行。
等到中年的時候,又遇上了機構改革,丟掉了鐵飯碗的工作。
說這些話的時候,他總是輕描淡寫,其中的心酸,卻是一般人無法理解的。
他就是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
面對生活對他開的玩笑,他并沒有因此低頭,而是選擇激流勇進。
在北京建國門機床附件廠當了兩年的學徒工,他成為全廠的勞動模范。
在一次管線的的項目中,連續加班36小時,打破了機床工加班的最高紀錄,而且這個記錄直到后來一直無人打破。
隨后他入伍,在基層連隊干了11年,36歲學習外語。41歲學習電腦,46歲評上副高職稱,47歲走上講壇,成為國防大學教授。他的人生就如開掛一般,熱烈而又精彩。
對于自己的人生經歷,金一南在《愛奮斗的你—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奮斗》演講中,稱自己是輸在起跑線上的人。
急于追趕末班車,時刻處在被淘汰的邊緣,然而每一次都讓他絕處逢生,對于他來講,一個輸在起跑線上的人,雖然失去了機會,但并不代表沒有機會超過別人。
我想起了綜藝節目《極限挑戰》第四季中的一期節目,節目組來到了高中校園,在體育館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小游戲。
游戲的規則大概就是,男人幫和他們的游戲助理站在籃球場的起點,主持人依次問六個問題,只要覺得自己符合其中的一點,就自行的往前面走六步。
這些問題分別是:
1、在你18歲時,父母是否都接受過大學教育?
2、在你18歲時,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而且目前還保持一定水準?
3、18歲時,父母是否為你請過一對一家教?
4、18歲前是否有過兩次出國旅行的經歷?
5、18歲時,父母是否承諾過送你出國留學?
6、18歲時,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并在親友面前炫耀你?
前五個問題下來,男人幫的成員:孫紅雷,黃磊,黃渤,王迅,羅志祥,沒有一個人前進,而助理團卻有幾個人是從第一個問題開始就一直往前走的。
到了第六個問題,除了孫紅雷往前走了六步之外,剩下的幾名成員全部都保持原地不動。
結果出乎意料,在娛樂圈中打拼出了一番事業的男人幫成員,他們的起跑線并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高,沒有優越的家庭條件,沒有資源,其中黃渤更是連高考也沒參加過。
他們的成就都來源于自身的努力,就像黃磊在游戲結束后所說的一樣,“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一定不是一場百米賽,而是場馬拉松,是個長跑。”
輸在起跑線,并不代表輸掉人生。
9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無論是物質條件還是外部因素,比金一南教授當時的境遇遠遠要好得多,我們可以享受國家的各種福利政策,上大學的機會也更多了,我們的起點人家要努力多少年才能夠追得上,然而一事無成的青年隨處可見,金一楠卻永遠只有一個。
當我們每次感嘆自己物質條件不如別人,資源也跟不上的時候,我們與其糾結怎樣做能夠和他們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還不如想想怎樣在中間的過程實現彎道超車更實際一點。
金一南教授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完全取決于他的價值觀,他有三個人生信條:
1、做有心人。
2、干困難事。
3、立大格局。
不管是做什么事情,他都會秉承著干一行愛一行的宗旨,也因為這樣,當工人的時候,被稱為天生的好工人;當技師的時候,被稱為天生的好技師;當圖書管理員的時候,被稱為天生的好館員;’乃至之后被領導稱之為天生的好教員。
外人眼里的天賦,卻不知道背后付出的汗水。
自己的起點不如別人,那就認真努力,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認真的把他做好。
網上有個寒門難出貴子的觀點,簡單翻譯一下就是資源對一個人成長還有事業的重要性。
確實,相比于農村學生,生長在城市的學生掌握了更好地資源,有能力參加各種培訓班,補習班,上重點高中,不過大家永遠不要忘記,高考將所有學生拉到了同一個起跑線,而這個機會肯定是需要自己把握。
總之,與其漫無目的的抱怨,還不如實實在在的努力。
要知道,會跑馬拉松的人,絕不會在乎起跑線上落于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