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我是阿貓。
今天再來分享我使用電子書的心得。
有些紙質書的愛好者對于電子書愛好者不太理解,明明紙質書捧在手里很有feel,我干嘛要閱讀電子書。
今天我想談談電子書的好處,說不定愛好紙質書的你也會有所改觀。
01
我現在已經很少看紙質書了,大部分閱讀都在電腦完成,其次就是Kindle。
先說說為什么要用電腦看書。
最主要是過去大學時期,已經習慣使用電腦。
當初寫論文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現在對我來說,電腦上看書會更適應。
其次,在電腦上看書更方便,你做筆記可以進行復制黏貼、打字更快、快速找到關鍵詞等等。
我在電腦上最常用的兩款軟件就是蘋果自帶的ibook,另外還有下載的Kindle。
最基本的功能就是Highlight。
接著是寫筆記更方便,在鍵盤上快速敲下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想法。
對書中某句話的思考和拓展,能夠大大提升對于書中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如果光讀,卻不思考,也不輸出,我讀完就會有沒讀過的感覺。
當你看到某一句話特別有感觸,你要盡可能停下來思考,把自己過去的經驗和書中的內容進行結合。
很多人在讀書做的事情僅僅就是highlight或者是把整句話抄下來。
事實上,這樣讀書的用處真的不大,因為很少人能夠做到過目不忘。
贈送一個RIA公式,能夠讓你讀書變得更有效率。
R(閱讀片段)
I(用自己的話重述知識)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A2(以后我怎么應用)
例如我在文中看到:
R(閱讀片段)
“妒忌,和令人上癮的化學物質一樣,自然也能獲得導致痛苦生活的大獎。”
I(用自己的話重述知識)
妒忌對成長毫無幫助,是我們最值得戒掉的壞習慣之一。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曾經我有一次妒忌,結果讓自己心情變得越來越糟糕…..
A2(以后我怎么應用)
以后在看到別人比自己好的時候,應該多從正面的角度思考,為什么能夠別人做的比自己好,我能夠從他身上學到什么事情呢?
02
由于我閱讀一本書停下來思考時間很長,所以我讀書速度特別慢。(有些讀者覺得我讀書快,只是我整體花在讀書上面的時間較多)
如果你是經常關注我的讀者,你會發現我經常重復推薦同一本書,或者把曾經寫過的東西再寫一次。
因為每一本書都有很多個關鍵點能夠引起我的思考,就像《窮查理芒格》書中的一句話,我能夠寫一篇2000字的文章,談談自己對于這句話的理解。
而且半年前對于這句話的理解是這樣的,過了半年后,對于這句話的理解又是另外一個角度,因為隨著閱歷的增長,對于這句話的理解會完全不同。
如果有人告訴你一天一本書,在我看來是不太靠譜的,除非你看的書都是已經懂的,那一天一本是有可能的,因為不需要額外的時間理解和消化。
但反過來看又沒什么意義,既然都已經懂了,再看也只不過是印證自己的觀點,對于刷新認知沒有太大的幫助。
如果一本書你讀的特別慢,往往是這本書有很多的內容不太懂。
書中某個關鍵詞,你甚至需要去網上查下資料和翻閱另一本書,才能看下去,這樣的讀書速度極慢,但請放心,你一直都在進步,讀的書越多,你懂的就越多,你讀書的速度自然就會越來越快。
我剛開始養成讀書的習慣,雖然速度很慢,但看任何一本書都會有很大的收獲,因為知識儲備不足,隨便一本書都能刷新我的認知。
03
電子書可以隨時查閱目錄,不用像書籍一樣,必須翻到書中最前面。
還可以進行亮度、字體、背景顏色等調整。
如果我懶得做筆記,或者某句話觸動到我,但暫時沒有太多個人的看法,也會把這段內容復制到印象筆記,留待以后重溫。
當你整段復制后,底部會自動添加出處,你也不用害怕以后找不到這句話是在哪一本書里。
當我重溫筆記時,我很喜歡只看論點,來驗證是否已經理解這句話,例如“確保痛苦生活的方法之一是怨恨”。
我會先去思考自己如何理解怨恨,為什么怨恨會導致痛苦,接著再思考作者是怎么寫的,我還記得書中的內容嗎?
如果沒有太多的印象,我就找到書中的原話,看看作者是怎么詮釋“怨恨會導致痛苦的生活”。
又有一個比紙質書更好的地方了,只要搜索關鍵詞“怨恨”,自動就會跳到某一章,不用一頁一頁的尋找。
同一個關鍵詞可能在文中多個地方出現,你可以更清楚的知道讀者在不同段落中對于知識點的理解有何不同。
電子書還有其他好處:
1.節省空間
2.方便攜帶
3.價格便宜
4.即買即看
紙質書一定有紙質書的好處,例如比起電腦,對眼睛好一點,但是我讀書和寫作都是同時進行,所以在電腦上閱讀電子書對我個人來說利大于弊,不管是紙質書、Kindle、Ipad、電腦,最重要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