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產品實習狗眼中的產品經理:請對這份職業多一點“敬畏”

你真的想清楚自己為什么要選擇做PM嗎?

我想這是絕大部分面試官都會第一個拋給我們的問題,也是我們最應該想清楚,需要不斷反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我來自北郵,是一個技術氛圍十分濃重的學校,但是我身邊越來越多有一定技術背景的同學選擇轉行去做產品。可能是源于近兩年不少校外組織在北郵大量開展產品相關的課程與講座的緣由,也可能與之前的1-2年互聯網行業指數型爆炸發展有關,讓越來越多的北郵人接觸到了這個“門檻很低又看似牛逼”的職業。我在搜狐做產品實習生的時候,很有幸跟隨我的leader一同面試了不下四十名前來面試的產品實習生同學,其中不乏大量來自北郵且有一定的技術背景的同學。之后的十多次,我的leader更是非常信任我索性叫我直接作為一面的面試官,讓我得以有機會站在面試官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產品實習生的身份。我的第一個問題也往往就是這個“你能說說自己為什么選擇互聯網行業,選擇做產品經理嗎?”,不過我所得到的絕大多數不外于“我比較喜歡與人打交道”、“我其實對互聯網很感興趣所以想嘗試一下這個職位”這樣的一些其實并不能打動我的回答,當然我也會緊接著拋出“那你如何證明自己是對互聯網感興趣的,如何證明你喜歡和人打交道?”,得到的答案往往也可想而知,令人失望。雖然有時我們不愿意去承認,但是真的存在太多的同學是出于“我真的不想再編程了所以想轉產品”、“我也不清楚我以后能做什么,身邊的人都在互聯網公司,那我也就做產品試試吧”的投機心理去對待這么一份職業,認為聽了幾次講座,看了幾本產品與交互方面的書籍,就能出去找到一份不錯的產品實習。然而選擇一份職業,必然是與自己曾經的某些經歷有關,當自己都不清楚這一份職業是做什么的時候,那又何談喜歡呢?盲目的理想化,貌似已經成了不少準備從事這一職業的實習生的標簽。可能我是一個有精神潔癖的人,當我面對自己喜愛的職業被如此對待的時候,很痛心,也很無奈。作為一個在校生,想從事產品相關的行業,門檻真的就那么低嗎?

也許,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PM,“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句話更是被大家在一定程度上誤讀。想要知道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做PM,首先就要一個知道合格的PM到底需要具備什么樣的基本素質,以下是我自己總結的,好的PM有但又不僅限于的幾條素質:

1.【理性】首先,PM應該清楚一件事為什么去做。“產品先行”不僅是體現在工程上的,也應該體現在產品思想上的。我們不僅需要知道一件事怎么做,更應該清楚一件事為什么做,從用戶、市場、公司各個角度去理解自己承擔的項目的意義,并且要能夠跳出自己的身份,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多的維度去審視產品。清楚”為什么“,畢竟有目標就有動力嘛,這也是支撐我們去完成一個高難度項目的力量源泉;

2.【清醒的意識+洞察力】明白了為什么去做之后,就應該清楚以何種方式來做了,即針對一個問題想出一個可行又有效的解決辦法。不恰當的例子,比如說如果我想在校園里向在校生推廣干果產品,那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推廣策略才能達到效果最大化呢?PM是需要去思考這些的;

3.【邏輯思維】知道以何種方式去做,那么就要清楚以什么樣的順序去做,也就是產品常說的所謂“優先級”。PM需要清楚什么事情更重要,什么事情不那么重要,先做什么更有可能使產品實現質的增長。懂得“輕重緩急”,對于PM來說,是一種“美德”~

4.【學習能力】你需要有廣泛的知識面。心理學、設計學、交互學、統計學、產品軟件工具以及產品所涉及行業的相關知識都是PM需要涉獵的。當然這么多知識不可能生來就能掌握,可能其中有很多是需要有針對性的學習與訓練的,這就需要PM要擁有很強的”兼容性/可塑性“;

5.【情商+執行力+責任心+對產品有熱情】把它放到最后,不是因為不重要,而是因為這些可能是最難做到的,也是最需要時間成本去形成的素質。當我們都理清上述的四點之后,就要真正去按照計劃去推進我們的項目了,這期間我們可能會與RD(研發),FE(前端),BE(后端),BD(商業拓展),QA(測試),UI(用戶界面設計),UE(用戶交互設計),OP(運維),運營等各種職能的同事溝通項目推進項目,如何讓大家按照計劃配合完成一個項目,這不可能不需要極高的情商去支撐。而情商的培養并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的;在極短的時間內,依照計劃完成項目甚至超出預期完成,快速迭代產品,這需要相當高的執行力;保證項目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保質保量的完成,把產品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心在乎,這需要擁有極強的責任心以及對產品的熱情。然而現實當中,太多人都不對自己負責,又怎么會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呢?簡而言之,PM就好像是籃球隊中的組織后衛,是各個團隊的紐帶,也是項目的大腦。你可以犯錯,但是允許你犯錯的機會并不多。

當然上面我說的幾點不可能涵蓋PM全部的素質,甚至有一些也不見得準確,而且這幾點僅適用于產品經理級別的職位,至于更高的級別像高級產品經理,產品總監,高級產品總監等管理崗位則需要更加全面的能力,包括要懂得市場,懂得運營,懂得管理。而且對于他們來說,執行力可能已是次要,洞察力將起決定作用。因為我的道行還不足以讓我對PM以及高階職位有完整的認識,所以在這里就不再贅述高階職位了。

可能上面的幾點”軟素質“看起來虛無縹緲,不像程序技術那樣很容易標定出孰強孰弱,但是通過這些”軟素質“就可以砍掉絕大部分想要從事互聯網產品經理的應屆生。再加上互聯網行業的確正在趨于飽和,風口越來越難以挖掘,互聯網公司的產品崗位也已經被更多經驗豐富的PM所占據,大型互聯網公司已經不再需要那么多新鮮的產品血液。從17年春招我們就可以發現,一二線互聯網公司要么對非技術崗位進行縮招甚至不招,要么就是提高對PM的要求(典型的就是阿里巴巴,要求PM必須懂得技術),所以PM已經不是大多人想象的那樣門檻很低隨隨便便就可以應聘上的職位。畢竟,這可是社會,干哪一行容易呢?

說了這么多,肯定會有人會疑惑:我還是個學生哎,我要是這些都懂,還上學干什么呢?很多東西肯定是要在工作崗位上學習得嘛!是的,面試官其實也深知這一點,自然不會以一名社招產品經理的要求去要求一名在校實習生,所以面試官當然會適當的降低要求,更多考察的是一個人的潛力。比方說我作為面試官時,會考察一些點,以此來判斷這個實習生有沒有必要送到我的leader那里進行二面(PS:其實這個過程也是在考察自己,發現其他實習生的優點以完善自己,所以我心里是特別感激我的leader們能給我這樣的機會的):

1.首先看這位同學是否有活力有熱情(玄學一點,是否“眼睛里有光”【偷笑】),是否是個聰明健談外向好接觸的人,是否是一個“新鮮”的人。這里的“新鮮”其實可以分為兩個角度來評斷,一是看這個人是不是有很好的可塑性,有些同學確實是有非常豐富的實習經歷,但是由于其長時間接觸一個領域導致其思維產生了定式,而這種定式如果并不與你所處的領域所涉及到的方法論相匹配,那么很有可能他對于我們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這無關能力,只因合適與否。二是看這個人是不是很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很喜歡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信息攝取知識。這樣我們就能簡單的判斷他是一個新鮮的人,而不是一個死板沒有創造力的人;

2.如果這個人有一定的互聯網實習經驗,而且是相關領域,那就再好不過了~這起碼會降低一定的培養成本,可能更容易為團隊創造價值。當然也有很多同學沒有相關的實習經驗,沒關系,學生工作經歷和科研項目經歷也是可以給自己增分添彩的。但是有實習經歷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從實習經歷里總結出經驗,是否對這個之前的實習有自己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實習生在做leader分配給自己的任務的時候,要時時刻刻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到底有什么樣的意義,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自己在整條業務線中的位置,并且在這個基礎上看自己可不可以做的更多事情,承擔更多重要的任務,循環往復,提升自己,這樣的實習我們才認為是有價值的。我曾遇到過一些同學,對于自己的實習經歷其實理解甚淺,甚至都不清楚自己做的事情在交給技術之后會有什么用,最終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與收益,這實在是太可惜了。畢竟,PM是一個需要多看多接觸多思考多理解的職業,沒有這樣習慣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很難成為一名合格的PM的;

3.我們希望了解一個同學是否邏輯思維清晰,思考問題是否不留死角。一般可以通過一兩道產品優化設計類題目測試出一個人考慮問題是否周全,思維是否清晰。只要在他的能力范圍內盡其所能去思考去想,那就是一個不錯的實習生。

4.最后可能就是要看一個同學的“產品感覺”了。要相信,有一些人真的是有那種天賦的,他可以很快的發現一件事物存在的問題,一個問題背后的本質,并且可以快速思考出可行的解決辦法。另外就是如果一個同學懂一些設計,懂一些交互,懂一些技術,并且能夠適度的融合在產品思維中,這也會對“產品感覺”的行程起一定作用。

廢話說了這么多,那么最初在搜狐我們面試的四十多名同學里,最終通過考核發offer的同學有幾人呢?——不到十分之一(這里就更不用說收到的簡歷數了,數不勝數)千萬別認為這轉化率太低了!還沒完,有更低的,網易599產培暑期實習PM崗轉化率僅有1/400,BAT的PM崗也絕不會好到哪去。這就是現實,看似毫無門檻,其實就是最大的門檻。

我曾經非常榮幸收到一位正在創業做互聯網培訓機構的學弟的邀請,為他們第二期產品經理課程的學員們講點什么。當時面對著三四十位師弟師妹那渴望接觸新天地的面孔,我對他們講了我們應該心存三個“敬畏”:

對產品經理這個行業要心存“敬畏”——這不是一個隨隨便便就可以從事的職業,它對一個人綜合素質的要求比任何一個互聯網職業都高。如果抱著投機的心理嘗試這個職業,你可能找得到第一份實習,第二份實習,但是你絕對不會一直這么順利地找下去。

對互聯網行業要心存“敬畏”——這個行業變化迅速,瞬息萬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可能發生什么,不能預測一年之后會發生什么,也無法確切說誰能一直強下去,誰就一定不會強。在這個行業里生存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去改變自己,吸收新鮮的營養,努力讓自己保持新鮮,不被時代所淘汰,“Stay hungry,Stay young”。

對這個社會要心存“敬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時刻告訴自己干哪一行都不容易,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困難的。要擁有同理心,要學會尊重他人,哪怕是公司里面一位保潔阿姨,也和我們一樣都是勞動人民。

以上就是我對PM這個職業不知深淺的見解,不為賣弄,只為拋磚引玉。如果您能看到這里,那真的十分感謝您,這已經是對我莫大的鼓勵了!如果您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產品經理,那么非常希望您能為我點撥一二指點迷津;如果您和我一樣都是努力想在產品路上好好走下去的在校生,歡迎您隨時與我交流探討,我會虛心向您學習,共同進步;如果您是一位準備從事互聯網產品但是還對產品沒有足夠認識的朋友,那么希望上面的這些碎碎念可以幫助到您,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意義所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