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認知里“學語文”不等于“學語文課本”。我認為培養良好的語言文字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才是學語文的關鍵。而這些是語文課本給不了的,是需要大量閱讀來獲取。
為了使認字少,注意力時間短的一年級孩子愛上閱讀,我把自己孩子低年級段讀的書帶到學校,哪個孩子能快速完成課堂作業我就會獎勵他讀“老師”的書。孩子們都以讀到“老師”的書為榮,適當“饑餓”是必不可少的,每次下課我都會把書收回,不管孩子看到多么精彩的地方。
這個方法果然見效,孩子們不僅寫作業效率大大提升,更關鍵的是孩子們愛上了閱讀。
我們班《不一樣的卡梅拉》、《三毛系列》就是在這種氛圍中讀完的。我沒有要求孩子們必須買哪一本書,只是不斷帶新的書到學校,我們班孩子在這種氛圍下讀書,買書,興趣就這樣慢慢培養起來了。
培養起閱讀興趣只是第一步,如何更深一步讀長篇故事書,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在班里給孩子們讀書,從《小豬唏哩呼嚕》開始,每天課前五分鐘是閱讀時間,我發現這五分鐘是孩子們最認真的五分鐘!有按耐不住的孩子就自己買來讀了,慢慢的班里其他孩子也開始讀,向長篇故事過渡就這樣自然而然的過來了。
學校讀書氛圍有了,最怕就是“5+2=0”家庭氛圍更重要。怎樣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我一點點思考,一步步摸索,前期我不斷在自己朋友圈發跟自己孩子一起讀書的照片,以及一些感受,讓家長知道我在家是跟孩子一起閱讀的;后來我在班級群里一點點分享讀書心得,有時是書中的一句話,有時是我自己的心得體會,但都跟家長平時的困惑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慢慢的有家長開始問我讀的什么書,我就把自己的書借給家長讀,每次借出一本兩本,還需要預約,定好還書,后來借書的家長漸漸多了,我趁熱打鐵,建立了家長讀書群“孩子天天向上”群宗旨為“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目前群里常駐人員24人。
當然背誦更是少不了,故事七十五首,小古文50首都已經完成,學語文不光要學“語文課本”必須要有豐富的課外閱讀,每天閱讀已成為我們班的日常活動,學語文從閱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