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好好學習,尤其是英語,如果學不好會鬧出笑話。但是常常不以為然,經常是左耳聽右耳冒。還覺得他們大驚小怪,怎的,學不好英語,還能鬧出人命啊?
可實踐告訴我們,即便鬧不出人命,還真要人命!第一次出國,準備去shopping.看到一雙很漂亮的鞋子,于是就問: Is this made of beef or pork?(俺的意思是問這是豬皮的還是牛皮的)那個營業員驚詫的表情到現在都記得,后來俺知道,我問的這句話,它真正的意思是:這東西是牛肉做的還是豬肉做的?從此以后,牛皮:cow leather,豬皮:pigskin終生難忘。
出國也好,在家也好,衣食住行在所難免。有一天,口渴了想喝可樂。去到便利店很大聲的說 EXCUSE ME, DO YOU HAVE COKE? 可是當時剛出國,英文尚有很重的口音,好端端的COKE讓我說出來就變成了 EXCUSE ME, DO YOU HAVE COCK?店主聽得一驚一乍的,連連說:WHAT??? WHAT ? 最后店主終于弄明白我想要喝可樂,錢貨兩清之后,見我是初來乍到,還很好心的給我說以后去買可樂不能再問別人有沒有COCK了,那樣很讓人誤 會!本來我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可是店主解釋以后恨不得立刻找個地縫鉆進去!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喝可樂了!
最最悲催的一次是吹大發了。因公司的一位同事跳槽,領導看我平時表現還不錯,決定讓我掌管此部門。可第一項重大任務居然是和外商談判!
What?!沒辦法!第二天我只得硬著頭皮和另外兩位經理去和外商談判。談判中,我面無表情,一言不發,看著我們公司那兩位熟練地用英語和幾個老外交流,我正看得出神時,突然,其中一個老外用生硬的中文問我怎么不說話,有什么意見嗎?我先是一愣,然后很快反應過來,沖那老外一笑說:“對不起,我的英語不是很好,我上大學時學的是法語。”誰料,那老外聽我這么一說,竟興奮地和我擁抱說:“哦!這真是太好了,我就是法國人!”我去,我居然這么倒霉……
現在想想,孔子說他老人家在《論語·為政》就曾告誡我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短短的一句話卻有五個“知”字。前四個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個同“智”,聰明。就是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的態度。
從此我也總結出八個字:“不懂裝懂,一世飯桶”所以以后的日子里,開始腳踏腳踏實地、認真學習,因為有過經歷才懂得,這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