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上擺著三碗熱氣騰騰的牛奶,兩碗粥,一袋面包,盤子里有兩個饅頭。我端起一碗粥,剛喝一口,婆婆趕忙跑過來,說,你喝那個牛奶...
我回了一句,我其實挺愛喝粥的。
當我夾起一片饅頭,婆婆又說了,你別吃這個,那有面包,你吃那個面包...我手足無措的在這些食物面前來回搖擺,不知道該吃哪個。
快速吃完飯,婆婆趕緊給孫子拿好衣服,在邊上候著,孫子吃好了就趕忙幫他套上,然后又馬不停蹄的開門去按電梯,我們住10層,提前把電梯呼上來讓我們少等候點時間。
時時刻刻都是被伺候的感覺,很不自在,很惶恐。吃個早飯,都要分出個彼此,食物似乎也要分出個等級,然后顯示出給你準備的食物是不一樣的。
在我看來,這些食物本身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他們只是用來填飽肚子的口糧,擁有不同的營養物質而已。適當的調整變換日常的飲食結構,更加有利于我們的身心健康。但在婆婆看來,似乎牛奶面包就更高級一些。家里的經濟條件絕對不存在負擔不起這樣的食物,這個東西太平常了。婆婆卻用行動證明,他們不需要這些,他們沒有給我們增加經濟上的負擔。
前天早上準備吃早餐,發現桌子上至我只有三碗豆腐腦,三個煎雞蛋,另外有粥和饅頭。我沒吃煎雞蛋,我吃不下去。
我恍惚間有一種賓客的感覺,好像我們是遠道而來的客人,而婆婆正竭盡所能的招待著我們,伺候著我們。
我在農村長大,我也從來不曾挑食。只是孩子有時候會挑食,有幾個孩子能做到真正的不挑食,有時候頭天晚上吃多了,早上起來會沒有胃口,但婆婆理解不了,如果孫子沒好好吃,就會各種失落各種叨叨,會不會是做的不好云云。每次我都耐心解釋,在他們來之前就是這樣的,但越解釋婆婆似乎越不相信。
被伺候的感覺真的很累,你需要極盡小心,不能拒絕,只能接受,否則就是拂了她的好意,可能會引發婆婆各種遐想,是不是你對他們有不滿,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工作日我們白天上班,上學,兒子幾乎每天晚上都有課外班,所以只有早餐和周末在家吃飯。周末有時侯出去辦事,可能堵車抑或辦事不順利回來的晚一點,婆婆就會打電話催促,言外之意,我給你們做飯你們也不知道說一聲什么時間回來么?我也知道,按道理應該提前說一聲,但是有時候可能忙著談事就沒注意到時間。有時想著就不回去吃飯了,免得讓他們等,但是這樣的話又擔心被猜忌,所以每次總是惴惴不安的往回趕,真的好累!
有很多次,我都想跟婆婆聊聊,話到嘴邊打了個轉兒,又被我咽了回去!曾經的教訓讓我退縮了。
婆婆一直很強勢,只是她把強勢藏起來了。我曾經一度認為,婆婆的強勢來源于一直以來在家庭中近似于女王的地位。婆婆的一生都很能干,性格要強剛烈,公公在外上班,婆婆在家務農,撫養兩個孩子上學,之前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婆婆說了算。而我的介入打破了這一平衡。
要強的人骨子里埋藏的是深深的自卑,她需要通過爭強好勝來彰顯自己的強大。在老家的時候,她會不自覺的跟周圍的人去比較,莊稼種的比別人家好,房子修的比別人家漂亮,孩子的學習還不錯,所有的成就都會給她帶來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優越感。在一定程度上,她不愿意接受別人比她好。
當我們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時候,她習慣性的要強,所有的事情都要來拿主意,她不愿意接受我的想法。
要強的人同樣敏感多疑,深怕你嫌棄她的不完美。由于文化水平的差異,我跟婆婆溝通時,婆婆經常出現理解上的偏差,前些年因此造成了很多的誤會。現在的我索性學會了沉默,我心里明白把自己武裝成一只鴕鳥逃避問題不是一個最好的方法,但至少可以做到自我保護。
婆婆回老家了一年,這次回來,婆婆變得小心翼翼,我們之間,始終橫亙著一道屏障,無法交心的屏障。
我多想跟婆婆說,你這樣自己舒服嗎?生活已很不易,為什么我們不自己善待自己呢?我們其實是一家人,選擇讓彼此都舒服的姿勢相處,放下戒備,放下猜忌,相互平等,相互信任,和諧共處,共享家庭歡愉,多好啊!
無戒365訓練營 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