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理解自己,理解人》(普通心理學)的第一篇——注意力
一 對商人來說,你的時間和注意力=流量=錢
羅振宇說,2016最重要的不可逆變化,就是——互聯網人口紅利結束了。大公司的優勢越來越鞏固,流量的獲取越來越難,在2017,時間會成為商業的終極戰場。商機從空間轉向時間。
誰的時間?——我們的時間。
他們在爭奪著我們的時間,我們的注意力。
為什么爭奪它?——因為錢唄。
你的點擊=廣告的曝光量+1。如果有十萬個“你”,他們就能夠把一條廣告賣幾千,如果有百萬個“你”,他們就能夠把一條廣告賣到幾萬到幾十萬的錢。
有太多的“媒體”起標題必提:“震驚!” “不轉不是中國人!” “讀了這3步你會超越99%的人”;
有太多的內容簡單、粗暴、夸張、失真,只顧迎合受眾情緒,連自己的腦子都不要了。
可他們會說:“我們也沒辦法啊!在海量的信息中,如果不努力蹦高高吸引人們的注意話,千千萬萬個“你”的注意力,就不會停留在我這里了。”
“給我一點注意力吧!求你了,不用多,讓我能收割幾個碎片就好。”
他們拿著鐮刀說。
用新奇特已經不好使了,那么用嚇唬怎么樣?
用震驚已經不好使了,那么來點兒色情擦邊球?
色情都審美疲勞了?對對對,你怎么都對,我想著辦法夸你總好了吧!
你美的地方你夸我夸大家夸,太多人夸了,你很難再看到我了。那,我就夸你自己也有點兒猶豫搖擺,且不被周圍人接受的地方怎么樣?
比如說:
月薪¥3000花¥500買口紅,¥1000買大衣?應該的!要對自己好一點!
你希望你老婆生到兒子為止?應該的!男孩等于傳宗接代是咱傳統!
你希望實習生把你當皇帝伺候?應該的!誰不是那時候過來的!
你希望領導把你當Baby哄?應該的!現在換工作這么容易,你不哄我誰給你干活!
“耶!get到方法了!我又收割了一大批人的注意力!”他們歡呼道。
如果有人和你說,“請把你的時間和注意力切成碎片送給我,我們想把它們拿去賣錢,謝謝。”
你肯定很想奪過鐮刀干翻他們。
注意力是我的!我的!我自己能做主的!我干嘛給你!
等等,可為什么我們的注意力,會被這些——這些簡單、粗暴、夸張、失真,沒頭腦+不高興的信息奪走啊?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往下讀吧。
二 我們來談談注意力
如果按課本,“注意”是第5章的內容。但我打算把它放到第一個來介紹。因為注意實在是太重要了。
它太重要了。
幾乎所有的心理過程,都伴隨著注意力的指向和集中,由注意選擇,由注意監督。
(一)注意的分類
1 無意注意
無意注意指的是,我們事先沒有預定的目的,也不需要用意志力去監控它,它只是這么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什么樣的事容易引發無意注意呢?
實驗發現,特殊的、我們之前沒遇到過的,就容易引起我們的無意注意;
和我們需要相關,我們感興趣的,就容易引發無意注意;
和當時的情緒狀態相關,我們在情緒狀態比較好的時候,更容易不經意地發現平時注意不到的東西。
①舉個例子: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不過是個泯然眾人的小角色,不Care大家注意不注意她時,她就不怎么注重穿搭。就像最近大火的日劇《東京女子圖鑒》里,女主角綾剛剛來到東京時,是這身打扮。
簡直土得……讓人閉嘴。
職場裝也……好不到哪去。
而過了幾年,當綾在職場上奮力拼搏,一路晉升時,你會發現她越來越精致,越來越吸睛。她身上,也開始隨時都集中著很多人的注意——做的好,大家都看得見;出了一點兒差錯,大家也都看著呢。
這套高額利息分期付款價值人民幣1.8W的白色吊裙真的很美。
②再舉個例子:
影視里的經典橋段,小白兔女主和霸道總裁耍橫,可誰知道這霸道總裁當天的心情好的很,邪魅一笑:
“我還從來沒嘗試過被拒絕的滋味呢……
很好,女人,你很特別,
你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
? ? ? ? ? ? ? ? ? ? ? ? ? ? ? ? ? ——霸道總裁的經典語錄。
還有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些標題黨們了…他們耍寶也好耍橫也好,還不是想要我們的注意力嘛。
可是霸道總裁我已經后宮三千了,寵幸不過來了!你再特別,沒營養也一邊去好嗎!哼!
2 有意注意
事先有預定的目標,并且需要意志力維持才能完成的注意,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注意力”。
喏,注意力的標準在這里:
2-1 [穩定性] ——注意力持續的時間長短
有些人能夠保持比較長時間的專注,有些人一會兒就走神。但,我們都不可能一直維持注意力的穩定。
①比如說,有些不限時間的消除游戲,會讓你覺得如果你有耐心,足夠仔細的話,你就可以一直玩下去,直到天荒地老。所以當你輸了時,你會怪自己只是“一不留神”,總想再試試,然后大半天的時間就沒有了,對不對?
別傻了,親愛的人類,咱們“一直留神”是不可能的。
消除類型的游戲,讓人不服氣、讓人上癮的原理,是基于一個心理學實驗:
注意力劃消實驗:
“請你用優勢手握住測試筆,扎測試紙的‘0’,要求用筆垂直下扎。每個‘0’只許扎一次,并要扎到底,劃消順序為由左至右,由上至下。逐行扎0,如有遺漏不允許補回。當全部扎完時,立即用筆點擊測試紙右下側螺孔內金屬孔。”
——楊博民主編,《心理實驗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錯誤”指的是漏劃和錯劃。)
人們的注意力穩定性有高低,但不出差錯不可能。到后來,你一定會懵圈了瞎點的,不是漏了幾個,就是9也是0,6也是零。4你都能看成零。
有天在公園里,我居然看見了一臺類似的“消零”游戲機器。
挨行從左到右,你點擊一下0,它就消失。如果你能拿到滿分,機器會吐給你2個新的游戲幣,否則,什么都沒有。——騙錢的。
幾個小孩在那邊玩的很開心,雖然怎么也贏不了。好吧,你們開心就好。
② 再舉個例子:
很多小孩子畫畫就是這樣,經常是畫著畫著,欄桿方向就不對了。因為小孩的注意力穩定性不好,畫了前面忘了后面,欄桿就被畫成“不可能圖形”了。
2-2 [分配] ——把注意力分配給不同的事物的能力
這是完成復雜工作的重要條件。
比如老師要一邊講課,一邊注意全班同學的活動,誰在遞紙條、誰在偷看課外書……
老師的注意力分配能力,直接關系到課堂紀律的好壞。
2-3 [廣度]——同時能注意到的信息量。
一般人能夠同時注意到的點,是5±2的水平。
所以,我們的ppt上一般都是3-5個小標題,很少超過7個,對不對?
約定成俗的事情,有其道理。
2-4 [轉移]——把注意力從一個任務轉向另一個新任務。
生活中有些人雷厲風行;而有些人特別“慢性子”,火燒房子了,他也要先做完手頭事再說。而急性子的人會覺得后者!真捉急!慢得不可想象!
——我們注意力轉移的能力不同而已。
3 有意后注意
簡單說,就是我熟悉了之后,就可以“不理會”仍能做好的事情。
① 比如說,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司機:
② 再比如說,彈琴唱歌打拍子還搖頭晃腦各種陶醉表情,還能抽出注意力給你這樣的漂亮果兒漂亮小伙飛媚眼的搖滾歌手。
在我們需要注意多種事物(分配我們的注意力)時,如果我們對其中的某2個或2個以上的活動非常熟悉了,自然而然地,我們就不需要意志參與,也能保持“注意”在這些活動上啦。
(二) 怎么保護我們的注意力(有意注意)?
安娜·瑪麗·特瑞斯曼(Anne Marie Treisman),認知心理學家,美國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視覺注意、物體知覺和記憶。
2002年,特瑞斯曼獲得威廉·詹姆斯研究員獎,由美國心理學會頒發,表彰必勝對心理學的基本科學知識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頒獎詞中寫到:安娜·特瑞斯曼是目前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在過去40多年的時間里,她一直致力于研究個體如何選擇和整合信息這一基礎問題。她的創造性和洞察力使研究者不再墨守成規,能夠超越自身的專業限制解決人類認知的難題。
1 成功的關鍵是,專注在重要的事物上。
關于目標的重要性,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對一艘沒有航向的船來說,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
而對于不能堅持自己航向,而是哪邊看上去像“風口”,注意力就往哪邊跑的人來說,任何方向的風,都只能讓你原地打轉。
如何專注于我們的目標呢?
1-1 [理解目標]
為什么我們知道目標的重要性,還是常常不能堅持自己的選擇?——因為不夠理解它。
要組織一群人做事,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先把大家組織起來開個會,讓大家理解這個任務的意義。會議溝通充分了,大家做事的效率就高;
如果溝通不充分,領導就會在整個過程中都很抓狂,“明明交代下去了,為什么大家還東一塊西一塊地,然后做著做著事情就不對了?”
——因為大家沒能足夠理解呀。
1-2 [多樣化手段]
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而以提升自己為目標的努力,是件挺辛苦的事情。多樣化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維持興趣和注意力。
比如,一個在學英語的路上,總被磕磕絆絆的口語、拎不清楚的語法、背完就忘的單詞打擊的人,有沒有可能仍然學的很快樂,體會著求知和進步的樂趣?當然有可能。
如果,她喜歡自助游,希望出國時能夠自己去探查風土人情;
如果,她熱愛的專業需要閱讀原版的書和論文;
如果,老師要求她和她的小孩對練口語;
如果,她狂熱地迷上了某個英國樂隊的歌兒……
那么,比起被同樣挫折困擾的人,在學習時她一定更專注,進步更快。
1-3 [與實踐相結合]
如果一個目標只是在你的頭腦里飄,那它飄散的就會很快。
我們需要把它拿出來,和真實的世界產生互動。是對是錯,是快是慢,我們都需要真實世界給我們反饋。
大家應該都有這種感覺:我學過了之后其實挺無感的,我做過了才覺得是收獲。
一個例子就是考試,學會了?那你用學過的知識解答下這一卷子的問題吧!雖然大多數人反感考試,但考試是個成本較低的檢驗手段,如果有天不考試了——我們知識掌握的扎實不扎實也不知道,哪個模塊有欠缺也不知道,單位時間產出效率也不知道……
除了極少部分深刻理解學習目標、善用多樣化的手段、有除了答題外的其他渠道來解決問題的人,大部分人,啥都學不著。
就像各種微課、直播、Live…百萬量級的訪問量,有收獲的,也永遠只是那些應用于實踐的少數人。
[復雜任務]事情多,注意不過來
怎么辦。
直接舉幾個例子吧!
①心理學實驗
刺激物的特點會影響人的注意廣度,如用速示器呈現的外文字母,顏色相同時,注意廣度就大,顏色不同時,注意廣度就小;排成一行時注意廣度就大,雜亂無章分散排列時,注意廣度就小;字母的大小相同時,注意廣度就大;大小不同時,注意廣度就小等等。
總之,注意的對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規律,越能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注意廣度就越大。
②亂七八糟的桌子,看似書筆紙本隨手就能拿起來,但比起井井有條,工作學習的效率會比較低;
③PPT同一級的標題,一般都用同一種顏色和字體,因為我們想要呈現的是“PowerPoint”,希望閱讀者/觀眾能“一眼打盡”重要的點。
2 培養抗干擾能力
2-1 排除雜念
世界那么大,道理那么多。排除雜念是件越來越重要的事。
①還記得小時候聽過的那個故事嗎?
小猴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扔了桃子去摘西瓜,扔了西瓜去追兔子,兔子沒追上,只好空著手回家了。
如果注意力一直東飄西蕩、一直見異思遷的話,那么你會一直努力歸零。
②如果你的宿舍學風不是很好,有人打游戲到深更半夜砸鍵盤,有人看YY小說看得怪笑拍桌子,有人甜膩膩地和對象煲電話粥,而且,這些人會嘲諷想要學習的你,說你呀你,當什么書呆子。——怎么辦?你的注意力這么寶貴,沒必要放在和他們爭辯上,泡圖書館去吧,回宿舍就睡個覺得了。
③如果你的公司內耗嚴重,有拿低薪水混工資的,下午三點刷淘寶;有熱衷八卦的,見人就自問自答那誰和那誰眉來眼去是不是有一腿,我看肯定有;有欺負新人的,不為什么,就是為了自己高興——怎么辦?你的注意力這么寶貴,沒必要耗散在站隊上,走吧。
2-1 千頭萬緒 沒辦法集中注意力
在忙忙碌碌中,我們也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干擾一多,就煩。任務復雜得盤根錯節理不出頭緒,看著就煩。于是就什么都不想干,于是得拖延到最后一刻,再草草了事。
怎么辦?
↓ 看圖。↓
認知學家給你的建議是,別煩了,理出個頭緒就開始做吧。
三 小結
到這里,對注意力的介紹和建議就結束啦!我們回顧一下:
關于注意力,你要了解的是如下三點:
一、它的特征是什么
二、它的品質有哪些
三、如何保護它
我們的注意力是用來創造的,不是用來消耗的;
是用來成長的,不是用來迷茫的;
我們應該用它指向秩序和完善,而不是指向混亂與墮落;
它是我們最珍貴的寶藏,不是被切成碎片貢獻出去的“流量”為王。
請保護好它。
拜托,拜托了。
“一旦決定好的東西,就要拼上性命去守護,這才是武士之魂啊!”!
——出自《銀魂》第70集:可愛的東西太多了也令人反胃
.
.
.
我會劃分模塊,用大約3個月的時間,給大家慢慢介紹“心理學”這個迷死人的家伙。
分為《理解自己,理解人》(普通心理學);《理解社會,影響人》(社會心理學);《理解人生,善待人》(發心理學);《理解疾病,守護人》(變態心理學);《理解設置,陪伴人》(咨詢心理學)幾個模塊。
更新頻次2~3篇/周,歡迎關注。
章節目錄:http://www.lxweimin.com/p/486101d152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