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讀《三國》里的人。他們個個都個性鮮明,身懷絕技,無不令人佩服。但其中,最最吸引我的,卻是書中第一個出現的主角——劉備。
或許你會奇怪,劉備的武功不如關羽、張飛,智慧不如諸葛亮,當上蜀國的皇帝,只不過是流有皇族的血,年紀長一點罷了,為何會被他吸引呢?
是的,我必須承認,劉備的武功并不高強,他沒有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時的豪爽,也沒有張飛大鬧長坂坡時的粗獷,甚至遇敵時,必須要靠別人來相助。但我明白的是,這些武功高強的關羽、張飛,都對劉備懷有敬佩之情,也對劉備十分忠心耿耿,那是因為劉備有著一顆可以廣納天下豪杰的心,和無比遠大的志向。
我也同樣得承認,劉備并不是足智多謀的人才。在許多時候,他也的的確確是通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才得化險為夷。不過,如果當初不是劉備禮賢下士,“三顧茅廬”登門拜訪,畢恭畢敬地真誠邀請諸葛亮出山,我想,現在,被后人稱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孔明,也只不過是位懷才不遇,隱居臥龍崗上小草廬內的一介村夫罷了。
古人常常揮詩灑墨,為諸葛亮、周瑜的計謀,呂布、趙云的武藝,關羽、張飛的英勇寫詩作詞。可往往卻忽略了劉備,一個在那群雄角逐、充滿著尖銳矛盾與勾心斗角的三國中,始終堅忍不拔、知人善用的明君!
還記得,當年劉備做小官的時候,仍與關羽、張飛同吃同住,也會在半夜起來為兩個弟弟蓋好被子;也曾記得,劉備在張飛氣憤孔明傲慢,要用繩子捆回孔明時,劉備氣憤訓斥張飛的樣子;還曾記得,當孫權主張將妹妹孫尚香嫁與劉備時,劉備害怕耽誤了姑娘,不停地推辭……
后人將劉備稱為一代“梟雄”,是說劉備為了統一中國付出了很多,而我覺得劉備更是一名英雄,在劉備的身上,我真切地體會到了“仁”與“義”的真正內涵。
在悠悠歷史的長河中,劉備就如同一朵潔白的浪花,是這朵浪花,使得《三國》這段波濤更加耀眼、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