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車這個過程帶給了我很多收獲,因學車產生的心得感受已寫了好幾篇,今天繼續說說駕校里的人。
駕校就是個社會縮影,在這里會遇到很多往常不會遇到的各種類型性格的人,有很多或顯或隱的關系,作為一個社會學出身的人,忍不住要扒開來看一看。
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會罵人的教練,而是幫著教練一起罵的學員。第一次上科三車時,這位教練情緒有些暴躁,開車的學員都被罵得狗血淋頭,一位大姐因為手腳慌亂更是被罵得不堪入耳。我以為這位大姐會十分厭惡這位教練,但實際上是,當其他同學練車時,這位大姐竟然跟著教練一起罵,完全變身小教練,教練罵誰她就罵誰,教練夸誰她就夸誰。她的這個“看齊意識”真是讓我開了眼界,明明被罵的很厲害,還會如此表現,似乎在通過行為向教練表態,我是和你保持高度一致的。
這究竟是為什么?我猜測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權力機制。無論駕校還是學校,都是一個小社會,權力機制在此尤為明顯。為何父母都會說孩子更聽老師的話,老師的話對孩子來說就是圣旨?那是因為老師掌握著榮譽這一稀缺資源,老師有權決定誰是優秀誰是傻瓜,有權分配小紅花。當孩子被灌輸進小紅花很重要時,就仿佛給他們掛上了一個鉤,想怎么釣就怎么釣。也許有人說這叫管理,我想管理的實質就是對人性弱點的利用。
而在駕校,教練手里握著的不僅有技術資源,更有榮辱特權。他可以和顏悅色地教,也可以大吼大罵地教,當他的這些行為不受約束時,他手里的掌握的資源就由此形成了權力。而學員們這時就跟幼兒園的小朋友無異,或真心或假意,為了通過駕考,不得不采取或容忍或討好的態度,當然也有人對此相當不滿,直接跟教練吵起來,但結果也好不到哪去,即使換了教練,新教練也會認為這個學員是刺頭。
原因二,弱者生存策略。老家有句俗話“窮人心多”,仔細一想很有道理,因為窮內心比較敏感,很容易擔心別人瞧不起自己,擔心自己利益受損。再深入一想,這其實是弱者生存策略,因弱勢容易被傷害,所以處處謹小慎微,不自覺地依附于權力之下,以期獲得強者的保護,而這里的弱不僅有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陪兒子看過幾集“彼得兔”,雖然彼得兔十分機智,總能化險為夷,但身為一只兔子,他不得不小心翼翼,避開狐貍托德先生、湯米獾。而狐貍和獾出門時總是大搖大擺的,因為他們絲毫不擔心其他小動物會對他們造成威脅。
以上這兩個原因或許就可以解釋,為何那位大姐對教練具有極高的“看齊意識”??偨Y一下,當一個人處于精神弱勢狀態時,對于顯化的權力本能地就會選擇依附,以期獲得資源和保護,這也是弱者的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