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上癮都因痛苦而起,但最終帶來的還是痛苦。不管你對什么上癮(酒精也好、食物也好、非法藥物也好、愛情也好),你都是利用了某人或某物來掩蓋你的痛苦,這就是為什么,在浪漫愛情中,當最初的幸福感受一過,就會有許多不快樂、痛苦產生。真愛不是上癮與救贖。
為什么浪漫愛情關系是如此強烈,讓人如癡如醉想要追求呢?原因是它似乎可以讓人從揮之不去的恐懼、匱乏和不完整感受中解放出來。凡是未得救贖和開悟的人都會有這些感受,而它們的產生有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原因。
□ 就生理層面來說,我們是不完整的,也永遠不會完整。我們只能是男人或女人,也就是說,只可能是整體的其中一半。生理層面上,異性相吸,即男性需要女性和女性需要男性,即為追求整體(合而為一)的展現。
正負能量相吸幾乎是一種不可抗拒的沖動,這種生理沖動的根源其實是靈性的:渴望終結二元性,回到完整合一的狀態。性結合是你在生理層面上最能接近這境界的方法,這也是何以它會是帶給人最深滿足的一種生理經驗。
但性結合不過是對完整狀態的匆匆一瞥,只是對至樂的淺嘗即止,假若你并非有覺知的視其為追尋救贖的手段,那就只是在形相的層次中追求二元性的終結,你終將失望地發現這是不可能的。親密關系讓你隱約瞥見了天堂,卻不能讓你久居那里,所以到頭來,你會發現自己還是孤立和不完整的。
□ 就心理層面來說,心理上匱乏和不完整感受更是強烈。一旦你認同于心智,你的自我就得靠外在事物來界定。
換言之,你的自我會建立在一些與“真正的你”無關的事物上,例如社會地位、財富、外貌、成功與失敗、信仰等。這樣的自我只是一個“假我”,只是心智的虛構物。它非常脆弱,非常沒有安全感,總是不斷尋求新的事物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但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帶給它恒久的滿足。恐懼、匱乏將如影隨形。
□ 然后,愛情出現了。看來似乎是解決“假我”一切問題的答案,可以滿足它一切的需求。起碼,一開始是這樣。
此時,你從前賴以建立自我的所有東西會顯得相對 不重要。你有了單一的焦點,它賦予你人生的意義,你不再覺得自己是住在冷漠宇宙里的一片碎片,你的世界如今有了重心,雖然這個重心仍然是外在于你的,雖然你的自我仍然是靠外物來界定,但你起初會對此不以為意,反正,你的不完整感受不見了,那些“假我”的基本情緒--恐懼和匱乏也不見了。
但它們真的消失了嗎,還是被你快樂新人生的表象暫時掩蓋住呢?如果你在情感關系中,同時經驗到愛和愛的對立面(即攻擊性、情緒暴力等),那很可能是你把上癮錯以為是愛。
要是你真心愛你的伴侶,你不可能一會兒愛他/她,一會兒又攻擊他/她,真正的愛是不存在對立面的。如果你的愛有對立面,那就表示不是真愛,而是“假我”的一種強烈需求,即希望倚靠異性讓自己更真實、更完整。對“假我”來說,那是救贖的代用品,而且短暫時間內,它會看似如假包換的救贖。
不過,你的伴侶遲早會讓你感到失望,更精確地說,是會讓你的“假我”失望,這時,一度被愛情掩蓋的恐懼、痛苦和匱乏感受(它們是“假我”的基本情緒)將再度出現。就像毒癮一樣,愛情帶來的解脫效果終有消失的時候,一旦不再有效了,痛苦的感覺重新浮現,且這痛苦將比從前更加強烈。
更重要的是,此時你會把你的伴侶看成是引起你痛苦的原因,你會把你的痛苦發泄到對方身上,以極盡野蠻的方式攻擊對方,而這攻擊也將勾起對方內心隱藏的痛苦,引起他或她的還擊。此時,你的“假我”不自覺地希望自己的攻擊夠強烈,讓對方改變他們的行為,如此“假我”便可以再次利用這些來掩蓋痛苦。
□ 每種上癮皆由此而起:無意識地抗拒面對痛苦和走出痛苦。每種上癮都因痛苦而起,但最終帶來的還是痛苦。不管你對什么上癮(酒精也好、食物也好、非法藥物也好、愛情也好),你都是利用了某人或某物來掩蓋你的痛苦,這就是為什么,在浪漫愛情中,當最初的幸福感受一過,就會有許多不快樂、痛苦產生。
事實上,愛情并不是引起你痛苦或不快樂的原因,它只是把本已深藏的痛苦與不快樂勾引出來罷了。每種上癮都有其后遺癥,每種上癮的止痛效果都有消失的時候,當它不再有效,你所感受到的痛苦會遠甚于從前。
大部分的人們之所以千方百計擺脫當下,想從未來尋得某種救贖,理由正在于此。如果他們直接面對當下,第一個感受到的也許是痛苦,而這是他們害怕的。但愿他們知道汲取當下的力量有多容易,知道這力量輕易就能瓦解過去和舊創。但愿他們了解自己有多么接近自己的真實本相。
為了逃避痛苦而逃避愛情也是不智的。你總會有痛苦。三次失敗的愛情,比你幽居孤島或閉關苦修三年,更能迫使你走向醒悟。不過如果你獨處時,可以進入強烈的臨在,也會有相同效果的。 (來源:艾克哈特.托勒《當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