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一樣,都希望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是平靜、沒有叫嚷、沒有爭辯、沒有戰爭,我也是如此,尤其是當我一個星期才能夠和若烯同學相處兩天的時候,就更加希望那兩天會是特別愉快的、溫馨的。
然而這只是美好的愿景,相隔了五天后的再次相聚,由于不同的教養方式,我和若烯同學在吃飯、洗漱、逛博物館、商場購物以及溜冰等諸多瑣碎的事情之間充滿了無休止的小麻煩、小沖突。我以為自己學習了正面管教之后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母親,完全的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能夠和她和睦相處。
想不到的是,在矛盾發生的時候,我居然也會責備、譴責、用自己都不喜歡的語氣對著孩子說教。當孩子索要購買兩個玩具而被告知該玩具不在出門之前的計劃當中,反反復復糾纏要購買,反反復復發著脾氣,擺臭臉對著我扭頭就走的時候,真的非常非常挫敗。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我們的爭執更像是兩段獨白,媽媽同學的話語中充滿了說教和無可奈何,若烯同學則是爭辯或不予理睬。
“關注孩子的情緒,針對情緒作出反應,而不是行為”、“禁止并不能使強烈的情緒平息”、“和善而堅定”……等等,這些我都懂,也深刻明白怒氣會傷害若烯同學,不停的提醒自己,在孩子的急躁、發怒時,要盡可能的努力嘗試忍耐和理解,就像一個潛泳者屏住呼吸一樣忍著,努力理智著,可當這些沖突持續不斷沖擊邊緣部位的時候,總有一刻大腦會完全不受控制,早期的思維模式蜂擁而至,習慣性說教、指責……爆發出來。
在經歷長達一天的自我反省后,打電話跟若烯道歉,我告訴她,媽媽不是圣人,不是一個完美的母親,也會有控制不了自己憤怒沮喪的情緒的時候,尤其是當她反復發脾氣,在公共場所扭頭就走不理我的時候,媽媽會覺得非常沮喪難過,媽媽跟你道歉,下一次,我們一起努力尋找更合適的相處方式好不好。電話那頭的她愉快的接受了我的道歉。
如何釋放生氣的情緒,這對我和若烯同學來說是一堂重要的課,我要學著用安全的、雙方都可以理解的方式將情緒釋放出來。現在我依然無法完全避免不再有憤怒的情緒,但我開始試著看到它們,開始去觀察那個情緒當下我的私人邏輯,我會試著用更恰當的方式去處理,可以和若烯同學描述我的情緒,告訴她我生氣的原因、我內心的想法以及我希望的行為。
憤怒不是大災難,可以有技巧的釋放出來,而不會傷害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