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十幾本理財書,內容基本上大同小異,都是關于儲蓄、保險、房產、債券、基金、股票、期貨、外匯、黃金之類的內容。很多理財書都是以這些內容為框架,一個方面的主題寫一章,然后匯編成一本書。
跳出傳統思維,思路內容結構比較新穎的書籍有《工作前五年,決定你一生的財富》、《家庭財富升級從資產配置開始》等。這幾本書涉及到了投資理財比較正統的觀念方法,對提升個人理財意識、理財方法、理財實踐均大有裨益。
無論一本書內容高雅還是粗俗,實用還是一般,或多或少總讓人有所收獲。書籍能在潛移默化中為你點明思路,指引方向,不知不覺少走許多彎路。回想古人寫過的詩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心無機事,案有好書”,充分說明了古人對讀書的認可和向往。
如今出版業日益發達,每天有大量的新書、好書上市,這些書如同放置于書架上的一塊塊金磚,放著金磚不去拿,實在是浪費了大好的資源。
慶幸在大學時期與書結緣,上完課經常去圖書館借閱各種書籍,有時在圖書館一待就是半天。在看書的過程中,心里的雜事瑣事也悄然消散無蹤。如果世間有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有書讀的人是幸福的,讀書的姿態是最美的姿態。四年大學,讀書從哲學類到教育類再到經濟類,每周一本書,從來沒有停過。大學最大的收獲便是在圖書館認真閱讀了兩百余本書,這些書里的內容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氣質、格局以及對人生的看法,在無形中構筑著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讀書并不能讓你快速地富起來,但可以為你提供另外一個不受世俗紛擾的世界,在這個非功利的世界里,你可以體會春花秋月,感受夏風冬雪。讀書并不會給你帶來物質的回報,但是能夠為你的精神世界構筑一座不受功名利祿引誘,不為任何世俗所傾倒的城堡。
在讀書的世界里,你可以花一天時間體驗完一個人的一生,也可以通過一本書了解一個人很多年的思想建樹經驗。從這個角度看,又沒有什么事情相比讀書更有收獲和回報。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不同的書籍給人類的心靈帶來不同方面的思想和沖擊,同時也為你答疑解惑,讓你的青春不再迷茫,中年期不再猶豫,老年不再孤獨,這便是讀書的種種好處。
與書為伴,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