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做歸人,卻成了林徽因窮盡一生難以忘懷的過客

圖片發自簡書App

1

人的一生會遭遇無數次相逢,有些人,是你看過便忘了的風景。有些人,則在你的心里生根抽芽。那些無法詮釋的感覺,都是沒來由的緣分,緣深緣淺,早有分曉。之后任你我如何修行,也無法更改初時的模樣。

徐志摩是在一次與狄更生的聚會之上得以遇見一個如是子矜,笑靨如花的林家長女林徽因,初次見面彼此的拘謹,并未能讓徐志摩留意這個如花美眷的姑娘,他不知道,再看似一次尋常不過的聚會中他會遇到尋覓了半生之久的靈魂伴侶,他更不清楚,此后的人生中他將不死不休,風雨兼程的奔赴佳人畔。

初次見面,這個打扮老氣橫秋可以叫叔叔的男人于林徽因而言只是浮光掠影。

徐志摩與林徽因的父親是莫逆之交,來到倫敦后,正式登堂入室拜訪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他發現林姑娘不僅天資聰穎,容貌更是目若秋水,氣似幽蘭,言談舉止間透出濃濃的術卷氣,這不正是他苦苦追尋的完美女子嗎?

一個是才華橫溢的英俊青年,一個是貌若嬋娟、才思飄逸的女孩,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徐志摩感覺到林徽因讓他的靈魂顫抖,點燃了他對愛情的向往。他開始對林姑娘開展猛烈的追求攻勢,將炙熱的感情寄托在力透紙背的文字上,盼望能將他誠摯的情感轉達到愛慕之人耳邊。他將筆下的詩,變成對她的禮贊卻依然不足以表達他的熱烈。

你是高高在上的云雀天鷚,縱橫四海不問今古春秋,散布著稀世的音樂錦繡。

兩個情孚意合的靈魂相知恨晚,便開始頻繁的書信往來,徐先生五次三翻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拜訪,全被林長民近收眼底,慶幸的是林父開明的思想并未阻攔他們彼此的來往,林徽因收到徐志摩滿腔熱忱的來信,了解徐先生的一往情深,便更加驚慌失措。不敢回信便請父親代勞,林父絲毫沒有責怪之意,并表示理解之情。

后來,林徽因寫給沈從文的信中講到,林小姐當時一個人孤苦郁悶,無聊至極的像個小姑娘一樣想哭,希望生活能發生些浪漫的事情,有人陪伴打發無趣,解悶,也盼望有個人傾其所有愛她。這時徐先生便出現來,解救她于一潭死水,波瀾不驚的生活中。情竇初開的少女與用情炙熱的才俊開始了頻繁的書信往來,頻繁程度在沙士頓與倫敦之間可以每天魚雁往返。

那時張幼儀與徐志摩住在沙士頓一個小鎮,據張幼儀回憶:“那時我們的經濟并不寬裕,處處用度大,捉襟見肘,可是志摩每天去學校之前都要去理發店梳頭一番,我當時并不理解,在家里自己動手梳不也一樣,只是后來聽人說起,志摩之所以每天都要涉足理發店,是因為理發店的對面有一家雜貨鋪,哪里是他與他女朋友聯絡的地址,他們書信頻繁到每天都有,他們用英文寫信,志摩將信件放在八寶箱中,怕我發現,可我始終都未曾發現”。

這段朦朧的感情開始長出嫩芽,至此林徽因的防線被徐志摩的熱烈攻勢步步緊逼,像個無助的孩子在喜歡的食物面前亂了方寸,情急之下,林徽因便對徐志摩說:“我不是個感情隨意的女子,你必須在我與張幼儀之間作出抉擇”。有情飲水飽的徐志摩哪還顧得上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強塞給他的女人,恨不得早日拜托這個累贅,即便張幼儀用腹中孩兒挽留,得到的卻是冰冷的打掉二字。

這世間感情總是能量守恒的,你負了一個情深意重的女子,便有另一個完美情人辜負你的一往情深。

或許此刻的林徽因被徐志摩的冷漠震驚了,她并沒想到,這個對她噓寒問暖,熱情似火的男人竟有如此冷血無情,不擇手段的一面。

從此便注定他只能是過客,不會是歸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2

好景不長,你儂我儂,郎情妾意的日子在林父在歐洲的游歷結束時也戛然而止。林徽因隨父親回國,第二年十月徐志摩完成在劍橋學業,匆匆回國,回到那個他心心念念的人身邊去,事與愿違那個他朝思暮想的姑娘已經與他人定親,無論多少形容詞都無法表達內心的痛苦,肝腸寸斷,但他灑脫,情感至上的心讓他不甘就此錯過,從此他便常出沒于任何林徽因存在的地方,他這等瀟灑隨性的人怎能按耐住那顆為愛赴湯蹈火的心。

這是徐志摩第一次對林徽因的熊熊愛火,卻只將自己燒的遍體鱗傷。

1924年,泰戈爾訪華,同是愛詩之人,自然要一起接待詩壇泰斗,進進出出,形影相隨,甚至一起排練戲劇,這段朝夕共處的日子,將往日彼此間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式,就在徐志摩抱有一絲希望之時,林徽因卻要與梁思誠共赴美國求學,并且成為梁太太,此時的徐志摩就像被別人搶走心愛玩具的孩子,一時間所有的希望都幻滅,此后的他悵然若失,郁郁寡歡,便有了那首《偶然》,多年后林徽因對孩子提起,我最喜歡志摩為我寫的《偶然》。

我是天空里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驚訝/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失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的才華橫溢,賦予他如此溫文爾雅的魅力,這樣的人世間是不輕易有幾個的。

三年后林徽因從美歸來,徐志摩便又開始頻繁的走動起來,他的愛就如他那完全詩意的信仰般執著,擁有純凈的天真,對藝術的愚誠。

在那個封建閉塞的社會中,他甘冒社會的大不韙爭取他的愛情,他懷著對藝術的虔誠在那個新詩備受抨擊,冷嘲熱諷的年代,懷著他那完全詩意的信仰,將生命刻近詩里。

就像林徽因后來所說的,就像愛上一個人,有時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沒有前因,無關風月,只是愛了。徐志摩的愛更加沒有前因,無關風月,只是純粹的愛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圖片發自簡書App

3

邂逅一個人,只需片刻,愛上一個人,往往會是一生。萍水相逢隨即轉身不是過錯,刻骨相愛天荒地老也并非完美。在注定的因緣際遇里,我們真的是別無他法。

注定的際遇里,他此生注定要為這個女子赴湯蹈火,即使他的飛機逝世,也是在趕往林徽因演講的路上,他做到了他對愛情的虔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他也不放棄愛她。

他去世后,林徽因寫過兩篇文章來紀念這個故人,《悼志摩》,《紀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字里行間無一不透漏著她的感情,無疑林徽因是愛徐志摩的,或許沒有徐先生那么強烈,但也是不容小趨的,那些暗示遺憾的句子中,無論是否表達與徐先生的過往,但都有徐志摩的影子。

流年似水,太過匆匆,一些故事來不及真正開始,就被寫成了昨天;一些人還沒有好好相愛,就成了過客。

她寫過許多的詩來紀念一個死別的朋友。

我們應當相信,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的。無論他多么的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總有一個角落會將他擱置,總有一個人需要他的存在。有些人在屬于自己的狹小世界里,守著簡單的安穩與幸福,不驚不擾地過一生。有些人在紛擾的世俗中,以華麗的姿態盡情地演繹一場場悲喜人生。

徐志摩的使命便是傾其所有,用盡全部的生命去愛一個注定際遇里遇到的女子。

我本是歸人,奈何事與愿違,成了過客。

你曾經千里迢迢來趕赴一場盟約,有一天也會驟然離去,再相逢已成隔世。

即使隔世,我的愛,我的執著,我的虔誠,依然縈繞。

或許人的一生只有在結束的時候,才找得到真正的歸宿,在這世上的其余時間里,充當的永遠都是過客。

愿我今后有林徽因萬分之一的豁達,變能慰藉余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最近迷上了民國女子,許是因為這個時代的人與我們最為接近吧!接連看了四本傳記后,終于忍不住要寫下我眼中的林徽因。 至...
    舞音樂心閱讀 1,707評論 1 10
  • 林徽因是傳奇女子,自有很多人評說。附文作者也許邊看邊笑著說:“各種誤解啊,且看我的解讀。”于是,便有了附文一篇《你...
    Angel劉詠霞閱讀 3,450評論 8 21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
    神煩的bobo閱讀 666評論 0 1
  • 1989.3.26, 山海關, 春暖花開時,那個孩子走了。 2009.3.26, 春天,十個海子全都復活! 黃昏時...
    心晴豆瓣醬閱讀 345評論 0 1
  • 每天都會有幾十個人私信問我同樣的問題,讓我幫他們推薦相機。老實說這個問題我也有想過,可是我從來都不知道要怎么樣去回...
    LikeAKid閱讀 716評論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