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某人的話:
若死亡沒有痛苦,有多少人會選擇?
若死亡沒有痛苦,有多少人會義無反顧。?
感謝世間所有的美好,感謝想給我希望的人。
可痛苦這種事,真的沒有感同身受。
感謝每一次的遇見,總能給人以頗深的印象,或好或壞,或擔憂。
記得高中的時候,老師提及本校的一名跳樓高三保送班女生,大致可能是家長的壓力過大,女孩受不了了,最后才下定決心四樓直沖沖的頭向下而走~
語文老師說:“這種人,浪費大米”,或許老師的這種話聽起來不是那么有味道,讓人覺得心狠什么的,但事實上,父母養我長大,正直青春年華,咋能如此草草了事。我和老師一樣心懷憤怒,憤怒中帶著同情,可千不該萬不該選擇極端。
回到文章開頭,莫名收到這樣的消息,我慌了,我覺得我完全不會安慰人,我不知一個自我本在低谷的生活時段,如何去鼓舞別人,我只能盡力去說,去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總是心懷感激的人,是不會走極端的,總是帶著理性來思考當下的人,是不會想不開的,沒有什么檻邁不過,沒有什么結解不開。
沒錯,太多的痛沒有人能感同身受,就像我在小島發起的話題“自殺的人究竟是想通了還是沒想通?”答案同沒問之前,各執一詞,這就是典型的視角不同,只有有理由都可說得通。
這才有了心靈雞湯、勵志斷句、心靈寄托、甚至是閨蜜的存在,起到“說出來就好多了”的情緒疏散。
有時候挺羨慕那些能自娛自樂的朋友,他們表露出來的永遠是開心,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很強,變著法的給自己帶來歡笑,恰恰是這種人有時候內心更為脆弱,因為一旦爆發,就是特別特別委屈了~
有的時候我也挺嫉妒那些能獨自呆在臥室/宿舍/圖書館/一個安靜處的朋友,他們能靜靜的這樣呆著,不與人溝通,能放空自我,聽上去就很美好~
有時候我還挺愛聽人滔滔不絕的來辯證自己的觀點,只要有一丟丟道理,他就能在人群中占領風頭,這也許也能讓自己自信,會讓人有個好心情~
做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如果雜事太多,要學會輕重緩急的去辦,把自己搞的忙忙碌碌有時會把事情搞砸。我一直把家人當做最親近的人,但很多人好像缺乏這種關心,對此我覺得時間、年齡,這兩樣東西會給人以新的認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