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的本質》一書意在讓大家對經營的概念有清晰的認知,意在讓大家對企業的經營思路有全面的更新,因為先后從戰略、營銷、產品、服務、共享價值鏈和品牌進行解析,因為這6個緯度的概念理解透了,思路自然就清晰了。所以,我們接著來看產品的本質。
沒有產品的企業無法稱之為企業,顧客價值是企業始終要關注的,而關注的目的是給到顧客所需要的可愛的產品和貼心的服務。因此,產品是連接企業和顧客的媒介,是企業走向市場的路徑,也是企業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
首先,作者強調了產品作為企業生命和品牌的承載體;
其次,作者指出了產品意圖的概念和內在含義;
最后,作者通過案例說明了產品承載精神的真正意義。
企業要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們的產品憑什么可以獲得市場的長期認可?即:
關注產品的生命力,才不會在產品短命的事實前不知所措。
中國有砸冰箱的海爾,現在早已傲視群雄;韓國有召回15萬部手機的三星,現在也是風頭正勁。
在“企業本應追求贏利”的思想下,很多企業陷入追求利潤欲望的無底洞,將產品品質拋之腦后,單純追求數量和市場占有率,結果人才的成長滯后、客戶投訴激增、市場反響惡化、價值鏈地位下降。
我是個愛看書的人,在紙媒體瀕臨夕陽西下的今天,我依然清晰地感受到紙媒體行業的不同企業的價值觀。有些書,買來以后會讓我愛不釋手,無論是書面裝幀,還是字體印刷,抑或是書本身的紙質手感;有些書買來以后卻讓我惋惜后悔,只想抓緊把書的內容內化之后,擱置在一邊,絲毫感受不到閱讀的樂趣。時間一長,我就有了自己偏愛的出版社,我想這就是作為顧客通過產品感受到的不同企業的價值理念吧!
還有一點,讓我感觸頗多,企業經營核心都是要解決人的問題。一群充滿活力的員工,才有可能研發出有活力的產品;一群死氣沉沉、抱怨連連,甚至被辦公室政治糾纏的員工,能按時交出工作就不錯了,根本無法指望亮眼的設計和創新產品。3M公司每周的工作日有8個小時可以不用工作,而是用來研發和創新, 一旦有創新項目,就可以隨時申報立項,這已經不是什么新聞,而成了企業內的一種常態,這種氛圍下的員工怎么可能按部就班?
還有一點,我們今天購買很多商品,有時候實際上購買了商品背后的隱性價值。比如:產品本身代表的品味和風格,一雙匡威鞋子一穿,就會讓人感覺這個人很有活力、很時尚;一個卡地亞戒指戴在手上,就會讓人感覺這個人是新貴一族,迎合了女生之間的攀比心理等。比如:你穿上意大利的La Perla品牌內衣,即使別人看不見,但是你畢竟知道它就在你身上,那種優雅和夢幻就會在你臉上,舉手投足中你的眼神傳遞的自信一定會被他人感知。
或許,這就是產品背后隱藏的神奇的光暈吧!而這些是需要企業不斷小心去經營和維護的,也是有極高價值的。
打造有靈魂的產品,才是企業始終要追求得方向。
一想到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學家小宮隆太郎在中國考察后宣布的觀點,我就氣不打一出來。他說:“中國沒有企業”!這話太氣人了!欺負我們中國沒有大企業啊!但同時,我們又真的需要痛定思痛、化恥辱為動力,30多年過去了,任何人現在也不管說這種話,因為中國企業現在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已有了質的飛躍。但是,我們還是要踏實務實,更多產品為何難以追趕上世界級品牌產品的腳步呢?
差距何在?
其實,不論種族和國際,消費者都是人,人的需求不會有太大的差異,所以,不同品牌之間的產品,差距不在“產品功能”,而在“產品品質”,在于產品給打顧客的價值感受方面。開過國產轎車后,再開國外原產轎車,總有一種受寵愛的感覺,讓你再回頭開原來的車,有點兒要你命的感覺。
任何產品都需要企業用心去經營,將產品賦予生命和文化內涵,便是讓產品超越自身使用價值的開始!更是中國企業縮小與世界企業差距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