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寫手30天寫作訓練營#
第一期2016.6.11
【讀書】《史記.孔子世家》
【讀書感悟】孔子,以一人之力塑造了一個民族的靈魂
【寫作】《孔子列國傳》
【幸福感】8分
【作者】子諾
? ? 公元前517年(魯昭公二十五年)九月十二日,魯昭公因魯國三桓作亂逃奔到齊國。此事一出引起國內外一片嘩然,為此事感到最為震驚與憤怒的就是我們的中華民族的至圣先師孔子。
? ? 這是公元前517年9月的一個夜晚,此時離魯昭公逃亡已經三天了。今天雖然是月中,夜空中卻看不到皎潔的明月和閃爍的繁星,陰云籠罩著整個天空,不時刮過的冷風還夾雜著幾聲烏鴉的啼鳴,撩動著無邊無際的黑暗。
? ? ?就在此時,杏壇深處孔府正堂,一盞小油燈柔弱的跳動著。孔子站在窗前,緊鎖雙眉凝望著窗外的黑暗。三天來,孔子一直都是這樣茶飯不思,沉默不語。弟子們也是屏息凝神,不忍打擾老師。
良久,子路終于沉不住氣了,說道:“夫子休息一會吧!這都三天沒有合眼了,身體如何能受得了?”
孔子長嘆一聲,轉回身道:“幫我更衣,我要去見季大夫!”
“夫子,夫子去不得啊!”弟子們紛紛上前勸阻。顏路第一個勸道:“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夫子去了又于事何益?更何況季冢宰一貫獨斷專行,此去若言語不和,恐怕兇多吉少。”子路一向心直口快,此時更是直言不諱:“都怪那君上不自量力,自取其禍,您去了又有何用!三桓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做都做了,又怎么會聽夫子您一介布衣的話呢!夫子何必要趟這潭渾水?!”孔子弗然不悅,甩袖道:“志士仁人,不貪生怕死而害仁,只殺身以成仁。見義不為,還叫什么勇者!我意已定,你等不需多言!”說罷,自行整理衣袖,就要出門。
? ? ? 眾弟子哪里肯放,曾點和冉伯牛左右拉住孔子胳膊,苦勸夫子三思。孔子又嘆了口氣,語氣稍緩卻不容置疑:“君辱臣死,君父被遂,臣子怎能袖手旁觀?便是粉身碎骨,丘也再所不辭。你等在家收拾好行裝,如若我有不測,就趕快離開這里,只是天下之大,一定要擇大路而行之。”這時,孔夫人亓官氏走上前來,顫抖著雙手捧著一件干凈的長袍,默默的為孔子換好并扎好腰帶,撫平褶皺,孔子輕輕握住夫人的手,安撫道:“放心,不會有事”。亓官氏含淚點頭,又哽咽著輕聲說:“你要小心。”孔子亦點頭。
? ? 孔子又對眾弟子說:“你們不必過于擔心,事情也沒有你們想像的那么兇險。季大夫未必敢難為我,他不是怕我孔丘,而是怕失去人心。剛驅逐了國君,再殺了我,只怕他在魯國也沒有立足之地。”眾弟子紛紛道:“既然夫子一定要去,那我們和夫子同去!”孔子不允道:“你們若還是我的學生,就按我說的去做,在家等我的消息。”說罷便往門外走去。子路一急,長跪門前攔住孔子道:“夫子怎么也該帶上我吧!不然,不然就先把我逐出師門吧!”眾弟子也都勸孔子帶上子路保護安危。孔子嘆了一聲,雙手托起子路道:“如此也好,子路就跟為師同去,但事事都要謹言慎行,不可魯莽失禮。”子路起身答道:“諾。”早有冉伯牛取來孔子和子路的佩劍,兩人佩好長劍,一前一后出門來。(注:春秋時代君子無劍不出行。配劍是守禮的一種表現,并不是因為情況危險以防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