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神秘的五行?《黃帝內經》中說:”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易經》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宇宙存在神秘的五行能量,人雖看之不見,卻感覺到,就像風與太陽,它們一年中因為季節的改變各個時期所發出的能量是不一樣的,風在春天一吹樹木就會生發而發芽,但在秋天一吹樹木枯黃而敗落,夏天日照萬物茂盛,冬天日照萬物休絕,此即為五行的運轉所致而成。
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是祖國醫學的中心思想,中醫學無法回避和繞開陰陽五行學說,學習祖國醫學而不弄清楚陰陽五行的道理,其學治必無成,只談陰陽而不談五行,其實陰陽實為五行所衍生,言陰陽五行即在其中。物體的陰陽兩面,不斷的一動一靜的運動著,五行萬物,均由此而化生;因此,五行為陰陽之合,五行為陰陽之分,陰陽中各具五行,五行里互含陰陽。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化生,而變化無窮。
五行動者升也,皆木之性也;
明者熱者,皆火之性也;
靜者守者皆土之性;
斂者降者,皆金之性也;
暗者寒者,皆水之性也。
醫者意也,意是智慧意是一種思維,中醫就是一個智慧之學,用死的理論來說明瞬息萬變的癥狀。中醫的察色診脈先別陰陽,別陰陽就是認識五行,五行的相生相克,亢害承制,反生反克。就是要用五行的文化和節氣的文化來檢測認識我們的身體健康或身體的薄弱點,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是用五行來歸類臟腑,因為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中醫有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首先考慮的是整體觀念就是天人合一模式,就是人與自然節氣環境的和諧,還有就是人體臟腑經脈的和諧,健康沒有疼痛疾病不適感,這樣就達到天人合一了。辨證施治就是五行的強弱分析,來指導身體的健康管理和先天身體的薄弱點經脈穴位。
桓正節氣五行檢測是怎么檢測的?
依據我們出生的節氣,轉化化成天五行、地五行、人五行、節氣五行,按照五行的生克制化的強弱來分析找出我們身體的先天薄弱點,薄弱經脈和臟腑,預知檢測您生命終身攜帶的生命健康風險,一次檢測終生身體受益身體的虛弱點就是致虛之地就是留病之所就是虛弱點,身體就像樹木一樣都是從虛弱點開始結巴慢慢折斷的。人之有病如樹之有蟲,不知蟲之所在,遍樹而破之,蟲未除而樹先死,不知病之所在,廣亂而治之,病未去而命先盡矣!治病求本。本于節氣,本于五行。
扁鵲云:“人之所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道少。就是中醫的方法需要精準。從金元四大家奠定中醫的發展。劉元素主張(寒涼派),劉氏認為形以充氣,氣耗形病,神依氣住,氣納神存,所以人應以神為本,以氣為用,神氣相合,可以長生。張子和提倡祛邪扶正(攻下派),張氏主張用攻法,認為祛邪即所以扶正,邪去則正氣即安,反對惟人參、黃芪為補的狹義觀點,他提出以攻下為主;李東垣注重調理脾胃(補土派),李氏認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調理的方法有三方面:1、調節飲食,護養脾胃;2、調節情志,保護脾胃;3、防病治病顧及脾胃,注意調補脾胃;朱丹溪強調陰氣(滋陰派),他提出著名的“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論點,指出養陰精的重要性!能將四大家融匯貫通者為上。
至重惟人命,最難確是醫。明?龔信。學醫者在于救人,實為真醫。一要天資聰慧敏悟;二要廣拜名師;三須博覽群書而見道;四須廣治眾疾以地積累臨證經驗,如是千錘百煉而后乃為真醫。古人有言:三載防師,十年尋徒。
舉例桓正節氣檢測:1981年8月29,立秋節氣,每年都在清明節氣前后和冬至節氣前后便血,而且一便血就很長時間,是便后血,已經好幾年了,吃過中藥、艾灸、云南白藥每次一吃就2瓶,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最后經過朋友的介紹說用中醫的節氣五行檢測以下,用節氣五行的思維看一下該怎么管理以下身體生命的健康狀態。
下面來分析一下:
天五行:水水木
的五行:木土木
人五行:木火
節氣五行:木木
五行數量:
木:6個;
火:1個;
土:1個;
金:0個;
水:2個。
檢測結果綜合分析:木最旺,金最弱,木克土,木破金,從這里的分析可以看出是肝火旺傷脾土+肺氣虛+火也弱,是肝火旺傷脾絡又+氣虛不固血脈+火虛而內寒造成的脾不統血,建議降肝火+補氣+溫中止血,按照24節氣的變化而調理,經過3個節氣的調理而到目前也沒有復發。
細觀天下一技一藝之長,非長久細心的學習總結才能有所悟有所得,節氣五行也是一樣,歷經二十載的時間才總結出這種檢測方法實屬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