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半個多月,回家十多天。一直在從別人口中聽到別人的生活如何,縱然千姿百態,也是性格與選擇,不去評論,一笑而過,也感嘆青春,有些故事出其不意,結局更是意料之外。
說自己沒有壓力,那是不可能的。我最近常常想起之前上班無憂無慮的樣子,每天混吃混喝卻也舒坦的日子,這好像可以稱之為“懷念”?感覺大好前程就被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給拍在了沙灘上。我在心底問自己是不是后悔做了這個選擇,答案在我沒有重新開始前,無從回答。至于到底是不是正確,也需要時間解答。
你離開一個圈子,與你三年來維系的關系就開始脫節,甚至你會刻意避開很多人的信息、朋友圈。只是你知道,必須開始新的交集。打破過去的墨守成規,打破泛泛之交,打破無聊的懷疑,構建新的世界與圈子之外的生活。做了選擇,退出只是第一小步。當我把時間規整下來,離開手機的時候,才覺得陪伴家人,聽他們說話也過得很快。
(一)遲到一年的全家福
2014年,工作第二年,春節回家。臘月二十七,我預定了爸媽的婚紗照補拍以及全家福的拍攝。因為效果不錯,增進家人彼此之間的情感,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2015年我預定了爺爺奶奶全家福。因為七大姑八大姨總是湊不齊而被迫擱淺。這次回家前,奶奶生病住院一周,雖不是很嚴重,但總覺得她精氣神沒有之前那么神采奕奕了。爺爺剛過完生日,又正好趕上他們金婚,結婚五十年,我覺得不能再拖了。
就在一個炎熱的中午,以命令的語氣拉著他們去了影樓。爺爺奶奶年輕的時候也比較愛拍照。但70年來,從來沒有化過妝,爺爺沒有穿過西裝打過領帶,奶奶沒有穿過禮服帶過金光閃閃的項鏈。在一上午的折騰下,爺爺緊張的汗就沒有干過。奶奶總說服裝太夸張,但我覺得他倆內心是幸福的,這就足夠了。
昨天我去選照片,看到一張他們手拉著手,看著彼此的眼睛。我很想知道,這個時候他們內心在想什么。風風雨雨陪伴彼此五十余載,留下相濡以沫?相敬如賓?還是爺爺愛喝酒,奶奶愛叨叨的習以為常。這些時刻,我覺得時光太美,手上的褶皺都是珍貴的財富。
(二)閆士明家公路上槐花的味道
五月份,槐花盛開。我想起很小的時候,家里有吃槐花的記憶。就提早告訴家人,給我留著點。對于兒女的要求,做父母的一定牢記在心。就像是前幾天,我說想吃“豆腐花腦“(這個不僅僅是老家的記憶了,第一份正式工作在江蘇贛榆,每天的早餐就是這個,所以更懷念),心心念念那么久,爸爸就中午帶回來了一大包,這種溫暖讓我瞬間愛溢滿懷。說回槐花,我爸就去摘了很多,我媽把它炸了(就是熱水焯了下)冷凍在了冰箱里。今天晚上,槐花入口,眼淚就在眼眶打轉了。就是那些年的五月,老家槐花盛開滿山,我走過閆士明家公路上頭,聞到了撲鼻的花香。這種味道,帶點甜蜜,帶點幸福和淡然。
我想,有時候人啊,懷念一種味道,也必定是 在吃那個食物之前,有著或多或少的這樣那樣的我情感在其中,摻雜在一起,就會任時間發酵。
(三)城市與家
準確的說,我對淄博這個城市陌生又有點熟悉。爸爸媽媽在哪,哪里變成了家。但這個家的概念,從離開臨沂的那刻起,就變得模糊了。在外工作,常有人問我哪里人,我會沒心沒肺的說出“山東淄博”幾個字,但是說到老家臨沂的時候,我會加一句,我在那生活了十幾年。也就是說我幾乎二十年的記憶都在臨沂。感情就是這么相處出來的。所以我對淄博無感情。也就是在城市化進程中,我們家搬進了一個城市中的一角,只是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僅僅因為工作便利,無其他情感寄托。
老家,還是愛那個地方。“老”大多因為時間太早,記憶久遠。但必須承認,它經歷了時間的打磨,這就是愈經歷愈美、無暇、透明、簡單。我想念那里,尤其是當這里烏煙瘴氣的時候,當這里交通擁堵的時候,當這里變得不那么純粹自然的時候,當這里親戚朋友需要靠送禮維系的時候,當這里變得只是我偶爾回來停留住宿的時候。
老家里的人,十幾年沒見面,聽聲音還有些“親切感”,但活在各自圈子里面,很少交集,便也無了那份“親近感。”大家都活在記憶里,小時候的故事中。
寫于(2016年5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