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斯坦福極簡經濟學》第五章
談到供需變化的時候,我們必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經濟學家所說的“彈性”(elasticity)。
需求彈性是指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的百分比。
供給彈性是指供給量變動的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的百分比。
例如一包煙價格上漲10%,需求下跌20%,那么它的需求彈性就是20%除以10%,彈性為2;供給彈性同理。
需求無彈性的商品,彈性小于1;例如胰島素于糖尿病患者。
需求有彈性的商品,彈性大于1;例如橙汁。
需求單一彈性的商品,彈性等于1。
供給無彈性的商品,彈性小于1;例如畢加索的畫作。
需求有彈性的商品,彈性大于1。
需求單一彈性的商品,彈性等于1。
比較彈性,在經濟學上有什么優點呢?
優點是可以用來比較不同的市場,不同的產品,而不用考慮匯率、計量單位等等。
使用彈性,可以用于價格設定,以及市場如何應對需求與供應的位移。
如果需求無彈性,提高價格會帶來更多的營收,例如畢加索的畫作數量有限,但需求穩定,那么提高單價,則可以提高收入;一票難求的紅歌星演唱會也是如此;但如果是不那么紅的歌星演唱會,則提高票價會導致收入下降。
短期而言,需求與供給常常是無彈性的;長期而言,則是有彈性的。例如汽油價格的上漲,短期內人們能做的只能是少開車多使用公用交通等,因為選擇有限;而長期下來,則有可能會換成更省油的車,或電動汽車;或拼車;或騎自行車等。
當需求無彈性時,增加的生產成本往往可以轉嫁給消費者;當需求有彈性時,增加的成本就會由生產者承擔,例如咖啡豆價格上漲,如果咖啡店提高價格會導致消費者數量減少,那么他們只好自己扛下成本的上漲,以保持銷量。
所以,我們自己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需要定價的時候,也要考慮它的彈性。可以研究一下競品和自身產品的供需、價格與營收曲線,來制定下一步的價格。同時,是不是也可以打造忠實用戶,讓需求彈性保持不變呢?這是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