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儀式感》是一本新書,它是一本勵志雞湯,更是一本勵志故事集。每一個故事的背后都有發人深思的總結!
從書名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要給我們描述一個有儀式感的生活,是要告訴我們,想要生活的豐富多彩,少不了儀式感,那么這個儀式感就是我們平時并不在意的動作或者一個眼神!
究竟什么是儀式感,我想這就在每個讀者的心里,他說不清,道不明,但是它好像又在那里。只是多了儀式感,生活確實不一樣。
儀式感是一句問候,是一個微笑,是一句禮貌的話語等。其實就是你對無生活的態度,你對生活的態度,也就體現了你的真實生活。
儀式感就是對自己、對生活的一種用心,讓你積極、樂觀地在這個功利的世界里,尋找別樣的生活之美!
儀式感的生活,就是不辜負生命,不辜負自己,不辜負歲月!
其實儀式感,就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自我激勵的手段,它可以幫助自己積極面對生活,并且過上自己追求的有意義的生活!
其實,整本書就是在告訴我們面對自己,面對生活,如何去做,然后如何去達到自己的要求,又如何去克服生活中的不如意,找到一個儀式感,然后把問題解決掉,讓所有的困難,都變得云淡風輕!
我們生活中,肯定都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此時你就需要儀式感來消除自己的心事,然后對著自己大聲的說一句:我是最好的自己,我一定活出最精彩的生活!
作者書中寫道: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當日子清苦而平淡時,儀式感能讓你心懷期望,消除困頓;當日子奢華而濃烈時,儀式感能讓你心有所定,化解沉迷。
生活是需要一些儀式感的,這跟矯情無關,而是關于你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敏感,乃至有時候它是一種結束,也是一種開始。
其實,自古我們一直就活在儀式感里,傳統佳節,我們會在不同的節日,吃著不同的節日食品,然后坐著不同節日的活動,這樣會覺得節日充滿氣氛,這樣的生活才不覺得單調乏味。
其實舉個列子大家就知道了,比如過年,燃放焰火,貼春聯,拜年,似乎少了這些,總覺得缺點什么,總覺得節日沒有任何意思。這就是儀式感給我們帶來的樂趣與精彩!
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多,比如結婚紀念日到了。無論是男方還是女方,給對方買個禮物,不管價格如何,關鍵是這個心意,重要的是這個儀式讓紀念日增添了一些甜蜜!
我們快節奏的生活,如果少了儀式感,就如村上春樹說的那樣:“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生活只不過像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儀式感是對于生活的熱愛,它會讓你在平凡的生活之中,找到詩意的生活,找到繼續前進的光亮,找到不服輸的勇氣與決心!
生活,每個人都會陷入其中,有時不能自拔。會被無聊的生活,以及看不到希望的生活所迷惑,找不到生存的勇氣。這個時候,一定要學會照顧自己,學會用儀式感去彌補這些不足,找到一個對于生活的希望!
在需要儀式感的同時,我們更要提升自己的品質和素養!這里不單是對于生活本身,更是對于我們自身的一種提升!我們要時刻記住自己的夢想,然后努力去實現它,腳踏實地去做!我們要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要保持樂觀,然后努力克服,讓所有的不幸變成有幸!
懂得了儀式感的生活,其實也是在莊重自己,也是給自己信心,給自己動力,從而讓自己變得不再懦弱!
我們追求的不只是生存,所有的儀式感都是為了讓生活成為生活!這樣我們才可能活的幸福!活的瀟灑!活的自然!
路遙說:“生活不能等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與奮斗。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似乎都有些被動,我們有時會站在原地,不知南北!或者怨天尤人!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讓自己有一個好的心態,有一個主動去面對生活的信心!
我們所有的儀式感,都是為了更好的莊重自己,讓自己活的大不一樣!
我們所有的儀式感,都是生活中的一味調味劑,它讓生活變得不再枯燥無味!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吃飯和睡覺,不是只有面對生存的各種壓力,我們需要有所希望,有所改變。這個心中的夢想,帶給我們儀式感,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
詩意的生活,少不了儀式感。確切的說,沒有儀式感,談不上詩和遠方!
你可以泡一杯茶,打開音樂,然后手捧一本書,靜靜地躺在陽光下,然后慢慢的品味這悠閑的午后!
你又可以給久未聯系的朋友,打個電話,互訴衷腸,然后彼此哈哈大笑!
你還可以對著手機或者電腦靜靜的發呆,無論外面風吹草動!
即使一個人生活,也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好好愛自己,給自己做一頓美味佳肴,倒上一杯紅酒細細品嘗。只有懂得愛自己的人,才可以更好的愛別人!
如果生活沒有了儀式感,生活真的缺乏新意,將會變得越來越枯燥,直到無望!
作為現代人,更需要儀式感來催化這個并不安分的世界,需要儀式感來給這里的人們精神慰藉!
我們熱愛生活,熱愛自己,其實就是一種儀式感,這就是我們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