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幾天的北京鳥巢體育館附近,游客突然多起來,奇怪的是,他們大多都已頭發花白,還隨身帶著行李箱,三五成群聚在一起。
他們是來開會的。被一個叫「慈善富民管理委員會」的微信群洗腦,來鳥巢參加慈善專場會議。參會者只要繳納10塊錢的組織費,便可由國家報銷交通食宿費用,還可以在現場領取5萬元人民幣。
怎么可能會有這么好的便宜事,明眼人一看,明顯就是騙局,可這些老年人仍深信不疑。
盡管警方已迅速辟謠,在奧體中心拉起了警戒線。鳥巢官方也貼出聲明,強調4月24—25日期間,并無任何場所用來召開「慈善大會」活動。
可這些老人中的大多數還是不相信。
他們的理由是:這些都是掩護,都是領導的策略,里面水很深。
看到這則新聞,我的心里真是像打翻了一百個調料瓶子,什么味道都有。憤怒、悲哀、痛心、無奈,以及深深的無力感。
02
以往,看到老人上當受騙的案件曝出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埋怨警方出警速度慢,呼吁國家大力管一管。
這回,所謂的「慈善富民總部」被警方迅速打掉,抓獲31名犯罪嫌疑人。也就是說,「慈善大會」的組織方都已經被抓起來了,這些老年人還不相信這是騙局,還在等著天上掉下5萬塊錢來。
其實,這樣的騙局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前幾年,就有媒體曝出,一些號稱「民族大業」「振興中華慈善基金委員會」的組織,在微信群里大力發展老年人。他們聲稱有一筆被凍結的海外民族資產,交少量報名費就能解凍,少說分到幾百萬。
有的老人前后投進去幾十萬,不惜變賣房產,面對子女的勸阻,不惜鬧翻反目,最后發覺上當,錢自然打了水漂,人受到打擊,身體也突然不行了。
03
我們不禁會問,為什么上當的是老人?
原因很簡單,傳統的傳銷模式需要參與者出遠門,到別的城市,不停發展下線。老人年紀大了,行動不便。于是,行騙者升級騙術,利用互聯網的便捷,組織微信群,老人足不出戶就被騙子引誘上鉤。
而傳銷發展到今天,早就有了一套極其高超完備的騙術,從套路到話術,都步步為營,環環相扣。一旦被洗腦,想要再洗回來,幾乎沒太大可能。
想想看,深陷傳銷組織的那些年輕人,哪個不智商正常,頭腦靈活,不還是被騙了嗎?所以,我們不該嘲笑老人貪婪,愚蠢,活該。嘲笑他們就是嘲笑將來的我們。我們也別只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要求政府大力打擊。拐賣人口、制毒販毒打擊了多少年了,不還是層出不窮嗎?
任何時候,只要有利潤,就有鋌而走險的犯罪。馬克思不是說過嘛,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
04
作為子女,我們應該考慮的是,怎么防止自己的父母掉進這樣的新型傳銷騙局。
在我們成年后,有了自己的子女,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和父母的日常交流逐漸減少。尤其是如果在外地生活,忙起來可能最多也就是每天在電話和微信上聊幾句,很難有深入的交流。
然而人到晚年,身體和精力一天不如一天,認知也跟不上社會發展,在心理和精神上需要更多的關懷。從家人身上得不到,自然就容易被陌生人的「關愛」吸引,一旦和陌生人建立情感連接,老人往往失去防備,全身心投入。
即使有時候老人發覺其中有詐,為了不失去這份對他關懷備至的情感,也仍然愿意相信下去。這樣的精神控制對老人極其有效,也是讓老人甘愿上當的奧義所在。
騙術總是時常有,時常新,防不勝防。老人受騙的風險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就是從子女對年邁父母缺少關懷和陪伴開始。
如果我們做不到,騙子一定會做到,而且會做得更好。
圖片作者:Camille Minouflet
圖片授權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