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我們最熟悉的一種疾病。成年人平均每年2-4次,學齡前兒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數為4-8次。我們的一生會經歷無數次的感冒。
01 究竟什么是感冒
感冒,又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簡稱上感,為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總稱。主要病原體是病毒,少數是細菌。發病不分年齡、性別、職業和地區,免疫力功能低下者易感。通常病情較輕、病程短、有自限性,預后良好。但由于發病率高,不僅可影響工作和生活,有時還可伴有嚴重并發癥,特別是在有基礎疾病病人、嬰幼兒、孕婦和老人等特殊人群,并有一定的傳染性。
臨床表現有以下幾種類型。
① 普通感冒 為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現為鼻部癥狀,如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也可表現為咳嗽、咽干、咽癢或燒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嚴重者有發熱、輕度畏寒和頭痛等。一般5-7天痊愈,伴有并發癥者可致病程遷延。
② 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臨床表現為咽癢和灼熱感,咽痛不明顯。咳嗽少見。急性喉炎多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腺病毒等引起。
③ 急性皰疹性咽峽炎 多發于夏季,多見于兒童,偶見于成人。由柯薩奇病毒A引起,表現為明顯咽痛、發熱,病程約一周。
④ 急性咽結膜炎 多發于夏季,由游泳傳播,兒童多見。主要由腺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引起。表現為咽痛、發熱、畏光、流淚、咽及結膜明顯充血,病程4-6天。
⑤ 急性咽扁桃體炎 病原體多為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起病急,咽痛明顯,伴發熱、畏寒,體溫可達39℃以上。
02 著涼會引起感冒嗎?
一著涼就容易感冒,很多人都有著這樣的經驗。從理論上來說,著涼可能導致身體免疫力的下降,使得抵抗病毒入侵的能力下降,從而相對更容易患上感冒。
過去一百年,已經有不少科研人員想搞清楚“著涼”是怎么回事,做了很多臨床試驗。但是目前并沒有特別嚴謹的研究能證實上面的理論,畢竟模擬著涼這個過程還是太難了一些。
最接近這個理論的是英國卡迪夫大學的一項研究。他們將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把腳放進裝有10℃水的水盆中20分鐘,另一組是相同時間但穿鞋穿襪子把腳放在空盆里。幾天后冰水組確實報告了更多的感冒癥狀。但這個研究也有一些有待更進一步改善的地方,比如不是盲測、比如癥狀更多是自己匯報的等等。
不過,大數據顯示,淋雨、受涼、氣候突變、過度勞累等依然被認為是感冒的誘因。它們可以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致使原存的病毒或細菌迅速繁殖,或者直接接觸攜帶病原體的病人,由噴嚏、空氣以及污染的手和用具誘發本病。
03 感冒從何而來
感冒是人類最常見的傳染病之一,好發于冬春季節,多為散發,且可在氣候突變時小規模流行。主要通過病人噴嚏和含有病毒的飛沫空氣傳播,或經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觸傳播。可引起上感的病原體大多為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多種類型病毒,同時健康人群亦可攜帶,機體對其感染后產生的免疫力較弱,短暫,病毒間也無交叉免疫,故可反復發病。
大約有200種病毒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感約有70%-80%有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薩奇病毒等。另有20%-30%的上感為細菌引起,可單純發生或繼發于病毒感染后發生,多見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見革蘭陰性桿菌。但接觸病原體后是否發病,還取決于傳播途徑和人群易感性。老幼體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竇炎、扁桃體炎者更易發病。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起病急,高熱、頭痛、乏力、眼結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癥狀明顯,而呼吸道卡他癥狀輕微。主要通過接觸及空氣飛沫傳播。由于變異率高,人群普遍易感。發病率高,在全世界包括中國已引起多次爆發流行,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安全。2013年起新發呼吸道傳染病,如H7N9等,因并發重癥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而出現死亡病例,引起了較大的關注。
目前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以對癥治療為主。感冒,重在預防。下期,我們將繼續講解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