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一個重要的搜索方法

我知道了一個重要的搜索方法

這是湖畔立弘2080的第5篇原創文

下載微信讀書已經五年還多了,上面的讀書時間也已經超過1180個小時了。

如果按照10小時讀一本書也應該超過100本了。

但是說如果系統的讀書,或者說讓知識成體系,我最近幾天才有那么一點點心得體會。

一 為什么系統讀書方法論的形成要間隔這么久

先說說我了解系統讀書法或者讓知識成體系的個人經歷吧:

在2017年暑假我第一次在得到app上學習李笑來的課程《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到2021.12月我買了他的這本《財富自由之路》,如今七年過去了,按照他說的七年就是一輩子,我讀書沒有堅持下來,寫作沒有堅持下來,理財定投沒有堅持下來,記錄時間沒有堅持下來。

當然我也沒有實現財富自由。

那么是不是他寫的把《把時間當做朋友》《財富自由之路》就是沒用了呢?

非也,事實上他成就了一批自我成長的人。

甚至是從他入職新東方以來,到后來離職,到后來做自媒體出書以來,他都成就了一批意愿強大的自我成長者。

你想財富自由或者無限接近財富自由你就跟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的人學習。

你想會寫作會能寫書同時又想實現財富自由,你就跟會寫作會能寫書又實現了財富自由的人學習。

跟做到的人學習,這是我當下的一個價值觀,又是我當下的一個選擇策略,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清晰,準確,必要的一個認知。

當前更重要的是我沒有找到第二個人。

了解了這么長時間,從2016.11月買他的第一本書《把時間當做朋友》,到2017.7月報名他的課程,到2021年買他的第二本書。斷續這么久時間。

最近又重新讀這本書《財富自由之路》

發現原來讀的稀里糊涂的一篇文章居然能讀懂了,

而且能清楚的知道一篇文章他想表達什么意思,

而且知道他為了論述一個觀點采用了哪些步驟,方法,邏輯,而且運用了哪些類比。

而且發現他在不斷打磨一些稀松平常的但是又抽象的概念,然后這些概念之間又相互關聯,形成了一定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來幫助一個人做出選擇,發現當下什么是更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來做出更正確的選擇和決策。

然后他又經過30多年的實驗,學習,踐行變成了今天的書籍和課程。

二 有些人為什么能知道那么多好書,一些超前的概念 ,來指導行動。

1.他在書中有些章節提到了大腦皮層表面積和大腦灰質厚度,我在微信讀書app上搜索大腦,就搜索到標題是大腦的書就至少200多本了,而幾十年過去了,我從來沒有讀過一本關于腦科學的書。腦科學是關于認知方面的科學。

2.比如他在書中多次提到鏡像世界,我在微信讀書app上搜索鏡像世界,發現這是這是關于元宇宙,Ai的,有提到鏡像世界這個詞的書就有400多本。

有些人總是超前一步知道更多的信息來指導選擇和決策:不僅懂得鏡像世界這個概念是什么(what),而且知道怎么用(how),而且知道為什么可以這么用(why),這就是認知緯度和認知高度的差異,這也是知識量,信息量的差異,這也是獲取知識,學習能力的差異。

3.比如關于金錢關于財富,他知道定投,復利這些概念,并且已經用到自己的投資中。

他在書中說看完這本書就能實現財富自由嗎?肯定不能。不過,雖然這世界上不會有一本書可以讓所有的讀者都達成目標,但有些書確實比另外一些書厲害很多。例如愛德華.索普于1967年出版的《戰勝一切市場的人》,就比同時期的任何一本書都厲害,在其后的幾十年里造就了無數個億萬富翁,到今天依然在發揮著影響力。

當時他是用英語寫的書名,我還在書旁邊大了個問號,但是我今天知道了微信讀書app里搜索的方法,直接搜索愛德華.索普,就搜索到了這本書。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關于認知科學腦科學思維能力,深度思考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欠缺,就可以去用這些關鍵詞搜索標題里有這些關鍵詞的書,或者文中提到這些關鍵詞的書。

你不需要看上幾百本,你先讀上3-5本把一些基礎概念弄懂,有了清晰準確且必要的概念后再不斷實驗踐行就能夠幫助你選擇和做決策。這樣你的行動力執行力也會上升。

如果你關于系統 ,概率,方面的知識缺乏,你同樣可以用類似的方法。

腦科學,心理學,行為學,社會學,投資學,寫作,邏輯,等等任何一個學科都是一個系統,任何一個技能的學習都是一個系統。

不斷學習,不斷輸出,打磨自己的核心技能里的必要的概念,價值觀,方法論,然后再不斷實驗和踐行。周而復始。余生不止。


這是我今天讀書的一些收獲,分享給您哦,希望這個方法能夠幫助到你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能。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