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到得到上的這篇心理學文章的我,心里感到的驚訝——默默付出、不計回報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原文說:
根據(jù)性格可以把人分為三類:獲取者、互利者和付出者。
1.在獲取者眼里,世界就是個競技場,弱肉強食,獲取自己的利益才最重要。這種人是我們通常認為的更容易成功的人,因為他們更早地明確了自己的目標,也知道用什么手段能達到目標。
2.互利者就是那種別人給他發(fā)了紅包,他才會回別人一個紅包的人。他們相信的是有肉一起吃,有酒一起喝。
3.還有一種人就是付出型的人,這種人跟獲取者則剛好相反,他們非常關(guān)注自己能給別人什么,幫助別人不計成本,不求回報。比如父母對孩子就是典型的付出者的表現(xiàn)。
付出都不計回報,怎么還能達成目標取得成功呢?有三點原因。
第一,付出者更容易構(gòu)建無利益的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因為能幫你成功的往往不是最親密的人,而是那些不常聯(lián)系的人。付出者身邊這樣的人就特別多。由于不計較利益的個性,他們會不由自主的和很多人建立“休眠關(guān)系”,就是即使很長時間不聯(lián)系,突然聯(lián)系上之后,也能像休眠的火山一樣,再次爆發(fā)活躍起來,因為所有人都更愿意相信不計較利益得失的人。所以,對付出者來說,親密朋友這樣的強關(guān)系會給他們帶來信任,而像點頭之交這種弱關(guān)系會為他們提供新信息,自然就更容易成功。
第二,付出者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合作。我們知道,真正的成功來自于合作而不是個人。對付出者來說,世界不是一塊有限的大蛋糕,你拿一塊我就少一塊,在他們眼里,這塊蛋糕是可以通過大家的努力越做越大的。所以,他們愿意幫助別人達成目標,會接別人避而遠之的燙手的山芋,永遠不會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能得到幫助最多的人一定是這種人,所以付出者會更容易成功。
第三,付出者更擅長做“無力的溝通”,力是力量的力。什么意思呢?在生活中,很多人跟別人交流的時候,都是在推銷自己的觀點,希望對方接受,但往往希望越強烈,效果越差。那我們看看付出者是怎么做的,他們只提出問題,不灌輸觀點。如果對方跟你說,“這是一個好主意對不對?”,“我說清楚了嗎?”,你肯定更愿意接受他的意見。這種溫和的方式讓別人感受到的是你真心的付出,所以對方才會更愿意接受你的意見。有能力影響別人的人,才會有更多的成功機會。
所以說,影響一個人成功的因素里,除了野心、能力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愿意付出,但不是盲目的付出,就會在無形中幫你聚集能量,助你成功。
看到這段的時候,我感到長期把自己當作一個付出者所得的、滿滿的收獲。
我的自我驅(qū)動力并不是來自于對成功的渴望(這點Michael好像一直誤會我了)。
相反,一直以來我認為只有自己更強大,才能保護到身邊的人,才能給他們帶來更好的價值和幫助。
DISC測試中,我并不是一個D型很強非常有野心關(guān)注成功的人(比如Clean),反而是ISC型,善良熱心合群者,關(guān)心他人、樂于助人——這里我和Michael很像。
這個性格讓我得到了上文所說的——
1.不由自主的和很多人建立“休眠關(guān)系”,構(gòu)建起了無利益的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我非常不愿意麻煩別人,但是愿意幫別人)。
2.有非常廣泛的好友圈。和朋友的關(guān)系像休眠的火山,即使很長時間不聯(lián)系,突然聯(lián)系上之后,便會再次爆發(fā)活躍起來。
3.容易獲得別人的合作和幫助,我有很多導師和朋友幫助我(原因:除了默默付出,還因為自己的積極主動愛學習吧)。
4.溫和、真誠地待人,無形中會影響到別人(好像真的是(⊙o⊙)哦)。
原來這個性格有這么多好處。耶!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題外話:這個文化和騰訊匹配,但是和有狼性的公司不匹配——所以我是被360,唯品會智力還是性格測試刷下來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