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點開N年沒上的QQ空間,本以為該是一片死寂了,卻發現還是有很多人依舊活躍著。
慢慢翻看朋友的最近動態,才發現有些人真的很久沒有聯系了。
不知怎么的,就翻到了自己的日志,就像掀開了遮羞布,里面的內容簡直不忍直視。
看到最后一篇日志是轉載的《教你如何畫漫畫,空了就給心愛的人畫一幅吧~》,更新的時間是2013年。點開這篇文章的時候,里面的很多圖片都已經失效。
就像這篇無人打理的文章一樣,QQ空間作為一個過去式,在記憶里染上灰塵,呆在角落。
翻看空間里的日志,除了矯情還是矯情。
寫的都是無病呻吟的東西,一會兒感傷這個,一會兒感傷那個,就連下雨了,都能感傷出一篇文章來。真想問問當初的自己是不是腦子瓦特了。
一邊看一邊刪除,隨手點開好友的空間,想看看他們是不是也一樣矯情,企圖用別人也一樣矯情來安慰尷尬的自己。
才發現,有的好友早已將空間日志刪除的干干凈凈,一點痕跡都沒了;有的好友則是在不知什么時候,設置了權限訪問;有的好友則依舊保留著這屬于青春的痕跡。面對這段類似的“黑歷史”,大家都用不同的態度去面對。
在刪除有些文章時,出現了片刻停頓,尤其是看到當初高考前后的日志,那時候以為天大的事,現在看來,當真是少年不知愁知味啊。學生時代唯一的任務就是學習,悲喜都和成績掛鉤,考好了就心花怒放,考砸了就感覺人生一片灰暗。這樣的生活也是真的簡單又充實。
也有想過要不就留下這些文字吧,不管好的還是壞的,都是自己經歷過的青春,就算在回憶里沒有它們的蹤影,可還有一個地方可以安放這些成長的痕跡,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可終究是過不去自己這一關。想到自己都沒眼看這些文字,更不愿意把這些內容讓第三人看去了,怕別人看到這么中二的自己,思來想去還是刪除為好。
忽然覺得刪除日志也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刪除了就代表沒有了,沒有了就要重新開始了,這是在與過去道別,在與未來接軌。
過去,恨不得把所有事都放在空間里,要讓所有人都知道。吃了什么,看了什么,想了什么都要隨時更新,沒人回復時,會焦慮,有人回復了,就會很開心。朋友之間關系好的表現就是,今天你來踩樓留言,明天我去踩樓留言,踩得越頻繁,兩個人關系就越好。
現在,要經過精挑細選以后,把自己想塑造的形象的內容放在朋友圈里,點贊數越多越高興。朋友之間的社交禮儀就是自覺點贊。點贊數越多,就表明越受歡迎。
變的是社交方式,不變的還是那套規則。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又會開始刪除朋友圈的信息,亦如現在刪除空間日志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