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人最大兩個問題,一為飲食,二為男女之康樂。就連這個問題上,孟子和告子也暫開了一場辯論。食與性皆為生物之本能,但食,乃至生命降生之始就已經開始。有食色性也,但沒有性色食也。要在食與性兩者之間權衡高地之分,食為人間之真愛而無窮之極。就連天生為戀愛而生的意大利人,都舉國表示寧愿沒有魚水之歡,都不能沒有沒有意大利面。食,神圣不可侵犯。
進食是為了生存的需要,隨之物質充沛和味覺的需要,對食的追求是一種文明。在學校除了學業(yè)以為,討論最多不是學校校花校草,而是今晚飯?zhí)贸允裁矗簧习嗔耍k公司室了除了筆離開你視線范圍一分鐘就消失的迷之問題以外,最大的問題是中午吃什么;放假了,三五知己出來活動,最能破壞團結的一句話是,今天打算吃什么;拍拖談戀愛,雙方約會看個電影,在終極目的之前有個必要問題就是吃什么,套住對方的口胃才會有戲嘛(這點男女思維都是不約而同的開火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你妹,為了吃吧,全世界一流的旅行作家和記者,最會寫,最會拍的不是沿途風景,而是當地有什么吃,吃什么,這才能人文風情畫嘛,最簡單的外交也是吃啊。就連賣輪胎的米其林餐廳,最強大的營銷方式是除了米其林美食指南,指出世界各地米其林美食指數,我敢保證,你最大的戀人和初戀不是人,是吃。
中國最強大的魔術秀不在舞臺,在廚房。在不保證破壞食物的鮮味和原味的同時,能最大的將美味刺激出來,保存起來,讓食客能在舌頭上感受食物對味蕾的刺激與激情。網絡上有個段子,以此說明廣東對吃的執(zhí)著和什么都吃,說南方和北方的兩個學生被分配在大學同一個宿舍成為室友,南方人當然來自廣東。北方的室友有次洗完熱水澡,剛遇到在外回來的南方室友,南方室友只有一句話:“你好像好好吃的樣子。”當然,現(xiàn)實沒有那么變態(tài)。
吃不是什么罪過,不要因為體重什么的放棄對食物的追求;食是一種文化,也是全世界互相了解,最直接最簡單的一座橋梁;兩人認識,就算沒有酒,談吃談喝,也能成為至好友,一家人團聚,最開心的莫過于團圓吃頓飯。人生在世,莫過于食,愛她,就請她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