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患病的時候,你是第一時間找中醫還是西醫?還是直接自己找藥吃?那么是買西藥還是中成藥?不知道你們是如何抉擇,反正我的潛意識里是感冒發燒直接去買西藥,就算是腸胃有毛病也是直接去醫院找的西醫(最后胃鏡結果是慢性淺表性胃炎伴陳舊性出血。。。名字有點長),我相信不止我一個人會認為中藥就不上西藥來得快。我清晰的記得,當時給我看病的那位西醫跟我說過這么一句話,
你這胃病吃西藥都要兩個月,中藥的話基本沒用。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 中藥比不上西藥的偏見就開始侵占國人的潛意識。
事實上,西藥的治療策略都是首先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化驗,發現是某一病毒或多種病毒的感染,然后采取直接封殺的狀態。這種做法一般的后果是兩三天內會見效,甚至是一天都能看到效果,但是大家忽略了一個事實,按照西醫的觀點,病毒在遭到某一中藥物的封殺后,仍會有一部分生命力強的病毒能夠生存下來,然后等待下一次感染的時候就會觸發另一種相似的病情。為什么說是相似,拿感冒來說,上一次感冒你吃某種藥物好了,但下一次很不幸又感冒了,你再買同樣的藥物,治療效果是否沒有上一次來得見效快?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為病毒會對藥物產生免疫性,形成一定的藥物抗性,使藥物效果大打折扣。就得著名中醫博士,CCTV《百家講壇》中醫專家羅大倫先生對此做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大致是
病毒就像生活中的小人,你全面封殺它你自己也會受到反彈,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中醫的觀點是引導與協調,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之所以會存在小人,不過是人類的貪、嗔、癡欲望的放大而不能自已。對于小人,你對他越在意,他越是上綱上線,甚至步步相逼;你若淡安然處之,不予理睬,對此淡然一笑,反而更可能會令小人認為你不是一道人,會自覺遠離你。
這讓我想到了當前網絡上見慣不怪的“鍵盤俠”和“噴子”們,一件事就是你做的再正確,總會有人有意或無意跳出來冷嘲熱諷,比如首善陳光標向災區捐款這事,也會有人說他作秀。簡直醉了,有本事你去秀一個啊~我想社會都會接受這種“秀”的。所以,遇到無腦噴子不必與之糾纏,毫無意義。(好像扯遠了。)
根據這段時間的看書,我稍微總結下中醫的觀點:
在中醫里面,我們所碰到的疾病都是由于外部邪氣進入人體,打破原本人體內陰陽平衡。因此,我們的體質分為陰、陽或寒、熱或者虛實。人體的五大重要器官對應中國古典哲學五行,如肝屬木、心臟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五行相生相克。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中醫里面極其重要的思想:辯證。沒有一味能夠醫治百病的方子,即使出現的是相同的癥狀,譬如看似簡單的一個小感冒,也分為風熱感冒、風寒感冒和暑濕感冒,各種感冒需要的治療方法也不一樣。一個合格的中醫,應該是貫徹觀其氣色、聽其氣息、問其癥狀、摸其脈象四診法,以便辯證下藥。一般而言,寒則暖之,熱則泄之。當然也有寒熱夾雜的情況,那種情況就比較復雜了。一些段位較高的中醫,認為人與大自然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陽虛體質外出吸收陽氣能夠有所緩解;在我國南方,陰雨潮濕的天氣出現的是十分頻繁的,而在這種經常出現潮濕的環境中生活,人體內難免也會聚積濕氣。除此之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很多也是中藥醫治的良方。
能力有限,可能說的不準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研究或找相關中醫咨詢。
我寫這篇文章,沒有大肆鼓吹中醫而貶低西醫的意思,在我眼里,中醫理論集我國多位老祖宗的畢生研究成果之大成,是我們人類珍貴的非物質遺產。在養生方面,可以說有幾千年的經驗積累,這是西方的醫學理論所欠缺的;而西方醫學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能夠透視人體內的微觀物質,這點能夠彌補中醫理論的不足。雙方都有其值得學習的地方,一個理想的狀態應該是互補共贏,和諧共生,遺憾的是,目前我國的現狀更多是中西醫之間出現互相鄙視,民眾擇醫的非黑即白的二元思想,除了意識形態的沖突,我想未必不是兩個派別的利益之爭。
另外,特別提醒各位一句,不以辯證為中心的中醫不是好中醫。
最后,希望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們,平時多照顧好自己身體的,同時也愿你們被世界溫柔以待。
后續如若我有時間,剛好你們又有興趣,我會繼續寫寫關于中醫的知識。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