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紅顏里,大喬小喬和甄宓結(jié)局都不算好,貂蟬呢,正史上是沒有記載的,應該是后人杜撰出來,實際上查無此人的。而有一個女人,卻一改前面幾位的抑郁悲苦,也不見得就一帆風順,但她有主見、有風骨,活得又美又颯。
《三國演義》里,有很多杜撰的情節(jié),但是孫權(quán)嫁妹這件事,卻是與正史記載相吻合的。
話說赤壁之戰(zhàn),三家之中,最弱的劉備一方成了最大的贏家,勢力明顯增強,孫權(quán)也感覺到這個整天扮慘動不動就“梨花帶雨”的劉皇叔,腰桿子硬了很多。
當時除了他們?nèi)遥€有別的勢力,最強的當然還是曹操。孫權(quán)一番權(quán)衡之后,決意把妹妹嫁給劉備。這段《三國志先主傳》是有記載的:“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quán)稍畏之,進妹固好。”
這段的歷史是這樣的:劉琦病死后,屬下們推舉劉備為荊州首領(lǐng),把公安當成治所。劉備這個時候鳥槍換炮了,有了自己的地盤,而且還是挺好的一塊地方。孫權(quán)要有點坐不住了,有點忌憚,然后就把妹妹嫁給劉備,鞏固孫劉聯(lián)盟。
這妹妹史書上沒說到底叫什么名字,有人說是叫孫仁,但怎么聽都不是個女人的名兒,后代戲曲里叫她孫尚香,好歹是個女人的名字,我們暫且也這么稱呼吧。
聯(lián)姻,是穩(wěn)固、創(chuàng)建或者重建一段友好關(guān)系的有效手段,古今中外近乎通用。我們講過的“秦晉之好”就是聯(lián)姻的產(chǎn)物。
當然作為弱勢的女人一方,大都迫不得已,身不由己,漢元帝時的“昭君出塞”、唐太宗時的文成公主,還有《紅樓夢》里的“探春遠嫁”都是講聯(lián)姻的故事,唐朝詩人李山甫借女子的口說出了她們的幽怨:譴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
是啊,對這些養(yǎng)在深閨中女子,這千里江山與我何干!
孫尚香的這段婚姻,本質(zhì)上也是如此。一個女孩的19歲,正好盛得下如詩的情懷,怎么可能甘心嫁給劉備這個49歲的大叔呢,愿意當然是不愿意的。
但是,孫尚香雖然長在深閨,卻跟那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兒家不同。《三國志》里說她“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是說她才智敏捷,性格剛強潑辣,有她哥哥們的風范。
這樣的女孩,絕不是溫室里的花朵,她對自身的定位和職責認識得非常清楚,她的眼界和格局決定了同樣是面對自己不愿意的聯(lián)姻,她更多的考量是家和國,是宗族和江山,她能想清楚她和東吳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被迫嫁給老男人的自怨自艾應該是不多的。
她素日里就好舞槍弄棒,一眾隨侍的婢女們也都刀刃不離身,史書上說,她嫁到劉備那里后,“侍婢百馀人,皆親執(zhí)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凜凜”,孫尚香的住處,百多個侍女執(zhí)刀立在兩側(cè),劉備每次去,都心肝兒發(fā)顫。
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講壇》里講到這段兒的時候,打趣說:“這樣的情況,也不知道他們怎么洞房的。”
一個颯爽利落的女子,肯嫁過來是為了成全東吳的利益,但跟男人怎么相處這一點上是可以有自主權(quán)的。她把對劉備的不屑和不認可,幾乎寫在臉上。
諸葛亮曾說“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quán)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之下”。這說明,孫尚香跟劉備的關(guān)系絕不是有些演義里說的那樣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相反,她是躺在劉備身邊的一把刀,以致于劉備心生戚戚。
她是東吳的公主,她的身世就是她的底氣,她對這段婚姻的抗拒,還體現(xiàn)在她在劉備處的作為。作為夫妻,她竟跟劉備分居而處,就在湖北省公安縣境內(nèi),還有當年她居住的舊城遺址,稱為孫夫人城,現(xiàn)在成了他們失和證據(jù)。
《三國志趙云傳》里說她,仗著是孫權(quán)的妹妹,在自己地盤上驕橫無禮,寬縱手下東吳士兵,不守法紀,劉備無奈,把行事嚴謹?shù)内w云派去治理,才好一點兒。
當然這是劉備一方的說辭,但是從中也可以看出,孫尚香與劉備的關(guān)系連平常的夫妻都不如,可后來還有人說聽聞劉備自殺,孫尚香悲痛不已,以死殉夫,這大抵是為了烘托劉皇叔的偉大人格吧,可信度極低。
過了三年,孫權(quán)聽聞劉備要向西入蜀,就派遣大船前來接妹妹回東吳,孫尚香二話不說就起身回家
這個剛猛女子最是擔當勇敢,她臨走還想為東吳做個貢獻,帶上了劉備的兒子阿斗一起過江,其實就是想把他帶回東吳做個人質(zhì),必要的時候逼劉備就范。但被趙云和張飛趕到江邊攔下,這就是那段有名的“截江奪阿斗”故事。
如果說她的出身是她的底氣,那么她的見識和果敢,成就了她的風骨。她對夫家和對娘家的態(tài)度從未變過。嫁過去三年,她始終沒有把劉備當夫君,也沒有把那里當成自己的家。
走到哪里她都是東吳的孫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