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以前寫過的文章,發現從2016年4月開始在簡書上寫東西,一年多的時間快5萬字了。其中最喜歡的還是剛開始寫的,都是隨感而發,不去在乎什么閱讀量,有沒有上首頁。剛開始的狀態是每天不寫覺得生活像缺點什么似的,不寫出來心里憋得難受,寫完有種一吐為快的感覺。那時候寫的真情實感,真誠的語言雖文筆很差,往往能引起共鳴,幾乎每篇文章都能收獲贊賞,這也是我想不到的。
到了2016年的9月份以后,不知為何,我開始慢慢的在意閱讀量,在意有沒有上首頁,甚至把上首頁做為一個小目標。說實話,在意這些之后,我慢慢的感覺寫出來的東西干巴巴的,沒有太多真情流露了,我慢慢的丟了我寫作的初衷。
上個月開始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我在乎的是什么,那么在意閱讀量和是否上首頁是為了什么,只是一種虛偽的價值感還是太想得到肯定了。誠然,有正反饋會激勵自己不斷前進,假如沒有人激勵,是否還會繼續努力,只有外在驅動沒有內在的驅動,寫作的道路會越走越窄。當我最初只是什么都不想的想要表達自己,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時,我的狀態是自由的,往往寫起文章是一氣呵成,中間不會有卡殼,當我特別在意閱讀量和是否上首頁時,我寫作變得功利了許多,往往寫一篇文章要中間停頓好幾次,有種文思枯竭的趕腳。
關于閱讀量,以前只是想單純的記錄下當時的感悟時,寫出的有幾次破百的。相反,當我在意閱讀量,寫完后隔一會就會看下閱讀量多了沒有,我反而少了很多以前寫作時的快樂。我最近反復思考這個問題,一個本來底子有些薄弱,自從畢業后再也沒有寫過文章的人,一個文學底蘊不深的人,想要一飛登天,寫出一個閱讀量幾千幾萬的文章是難上加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后,我給自己制定了閱讀目標,一年至少看50本書,去年這個目標已完成,今年已完成一半。說實話,我自己察覺不出有什么變化,寫出的文章朋友看到后說我文筆不錯,我才意識到原來以前的努力沒有白費。所以以后就算閱讀量是0,我依然想寫自己想寫的,而不是為了追熱點,寫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閱讀會一直繼續堅持下去,我想等我老的走不動的時候,只要不是老眼昏花,坐在書房里,我會繼續每天看書,看自己喜歡的書。
關于是否上首頁,以前總覺得上首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上次首頁不審稿那一天,我的一篇文章被編輯推薦至首頁,當看到這個消息時,我并沒有像想象的那么興奮,只是覺得自己的努力終于被認可了。我家人聽到我說想要寫一本書,特別是小說時,都有些驚訝,現在還有多少人去買書看啊,到處都是免費的書,還看不過來呢。我總覺得這是我想要做的事兒,無論家人和別人怎么看,還是想要去努力一下。就算最后到老了依然沒有成功,至少我曾經努力過,我就不后悔。
寫在最后:還是想體驗剛開始寫文章的心流反應,那樣的一種充實感和一吐為快,一直是我很懷念的,所以,就算沒有閱讀量,就算以后上首頁的機會很少,我還是想繼續寫下去,寫自己想寫的,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寫自己的真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