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期末考試一天天臨近,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卯足了勁盯著孩子們的學習。可憐的孩子們,幾乎天天手不釋卷,筆耕不輟。
每學期都是這樣,周而復始。不要成績時,看著孩子們個個活潑可愛,可一張試卷發下來,立馬分出優劣高低。成績看似偶然,其實早已注定。平時的習慣和態度,直接影響著考試的成績,而且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越往上走越明顯。往往有的家長說自家孩子平時啥都會,一到考試就“粗心”落分——作為老師,只能隨聲附和幾句,或者一笑置之。
有部分家長,平時不怎么管孩子,書面作業愛管不管,課外閱讀更是只字不提,臨到考試才開始各種加壓責罰。殊不知學習如同吃飯,平時沒積累營養,全憑臨陣磨槍來“加餐”,怎能一口吃出個胖子?尤其是語文,全靠平時的閱讀和知識積累,別說用一周兩周惡補,就是補一個月也不見得有什么功效。
關于學習,真的偷不得半點虛假和懶惰。天資再聰明的孩子,沒有后天的勤奮也難以成才;相反一些資質平平的孩子,長期勤奮努力,自然能夠取得優異成績。而要讓孩子持續不斷地堅持勤奮學習,則需要父母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習慣。這個過程需要長期堅持,決不能一蹴而就。如果單單為了考試才去努力惡補一下,把學習過于功利化,往往事與愿違。
以前進入復習,我也曾天天在課堂上聽寫生字詞,然后批改,讓學生補錯。后來發現有些孩子即使剛剛補過這個字,馬上又會重新出錯。結果這部分孩子作業越積越多,多得不堪重負,干脆放任不寫,課堂學習效率越來越低。而部分好學生,學習可以說是“一遍過”,沒有或很少出錯,回回都能拿高分,復習階段,簡直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
那么,我們干脆不復習可好?這是萬萬不能的!我們至少得讓家長知道,這些知識點老師真的真的講過了,甚至“原題”有時也曾練過。因為有太多的孩子,平時基礎不扎實,卻習慣于推卸責任,凡是答不上來的題目,都推說“我們老師沒講過”!于是,我們要挖空心思猜題出題、反復練習。于是乎,所有孩子都逃不出“題海戰術”的厄運。
當然,會幫助孩子復習的智慧型家長,通過一兩次測試,就會看出孩子學習的薄弱環節是什么,對癥下藥加強練習,復習真的“卓有成效”。作為老師,我們看到的是班級整體存在的問題,然后補一補遺漏的知識點,再出一些對應的題目鞏固練習,這種大眾化的復習模式對于中等學生最有效。至于一張試卷全面開花的孩子,皆因平時的負積累太多,此時老師也“愛莫能助”了。而這幾個孩子,同樣的錯誤接二連三地出現,往往剛補完錯字錯題,馬上又在原地出錯,即使一套題第二遍來做,照樣在原地踏步。可悲的是,家長認識不到問題所在,還一味地認為孩子僅僅是“粗心大意”。表面看是孩子“沒記性”,實際上是孩子們知識掌握不牢,長期習慣使然。
說實話,看到復習階段的孩子們,老師真的很心疼,只能在個人的權力范圍內,讓你們少寫一點兒,多思考一會兒。但放任不寫決計不敢——畢竟,臨陣磨槍還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