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們都知道粒粒皆辛苦。
可粒粒皆辛苦,這背后不僅僅是一點點的辛苦,還有看不到的無奈。
01
農民基礎養老保險
在沒有和我老公結婚前,我一直都天真的認為,農民的待遇應該會和城鎮的差不多。
我所在的小城市,自己每年交付社保,交夠15年,到退休年齡,月月領錢就可以。
交社保分為高中低三個檔,錢寬裕可以交最高檔,錢不寬裕可以交付最低檔。
我舅舅自己交社保,每年都是最高檔,大概每年交八千多九千的樣子,到了退休年齡發到手是四千塊錢左右;另外一個舅舅,交的是最低檔,退休后,發到手,只有一千多塊錢,但是每年會按照比例上漲。
不論是四千多,還是一千多,至少可以解決每個月的基本吃喝的花銷,這方面不用擔心。
老公家是農村戶口,我好奇的問了一次,農民退休后每月能領多少錢,老公說大概每人可以領五百左右。
我當時聽完每個月領取的養老保險,只有五百元左右,真是心疼。
我又問,每年需要交付多少養老保險金額,老公說大概每年也就是五百塊錢。
農村養老保險金,也是每年按比例上漲,說的直白點,就是年齡越大,他們的養老保險金可以領取的更多。
聽到這里,我終于明白,為什么老公家的移民小區中,大部分的老人都在撿廢品,攢紙片,甚至還有因撿廢品吵架的。
對于農民來說,豐收就是財富,只有不斷的勞動,才能不斷地豐收,才能保證一個家的正常開銷。但如果年齡大了,還能保證嗎?
02
希望六十歲農民不再需要打工
為了縮短農村和城市之間的差距,在解決農民的養老保險金的問題上,國家雖然推出過一些政策,就是我前邊提到的每個月領取幾百塊錢的基礎養老金補貼。
雖然說問題有所緩解,但是在農村,還是有很多60歲以上的老人,身體還算硬朗的,都會選擇外出打工。原因很明了,就是為了以后可以安心養老做準備。
最近有消息說,高層推進了中央退休金的政策。
其實在兩三年前,就有高層提出了中央退休金的政策,國家給農民補貼退休金,這個提議獲得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強烈認可。
如果政策實施,可以很大程度的減輕農民朋友養老的生活壓力,養老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農民以前不需要退休,是因為農民到了一定年齡后,就把土地交給孩子們來耕種。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民越來越重視教育問題,孩子們紛紛走出農村,進入城市。
孩子們進入城市,留守的老人,只能接著下地干活,或者也外出打工。
農民為國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們的養老權益必須得到保障,讓農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03
請讓農民體面養老
我奶奶的親弟弟,今年七十多歲,他是在幾十年前就從農村來到城市,跌跌撞撞一路走來,現在也積攢了點養老積蓄,但他每月的農村養老保險,只有僅僅八百元,這八百還是靠年齡慢慢熬出來的八百元。
八百元,省吃儉用也剛夠家里的吃喝錢,至于其他花銷都不用算在內,只用來吃喝,就沒有了。
八百元的農村養老保險,算是農民里面的高收入,很多不知道的偏僻的地方,一個月幾十塊錢,一百塊錢,老人們的生活還是過的很艱難。
微薄的農村養老金,根本不足以解決維持正常生活,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都建議,農民也可以體面退休。
本次農民日保正式提出,讓農民65歲退休,享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帶來的成果,切實關注民生所想,讓農民距離退休更近一步。
農民也是值得被尊重的一種職業,他們用勤勞,善良為人類社會默默做著貢獻。
所以,讓我們期待并希望,農民朋友們都可以體面退休,體面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