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來,我最害怕的節日便是中秋節,那一年父親離我們而去,此后的每一個中秋節,我都不太敢去想,幸而后來基本上都沒怎樣回去過中秋,要不就是因為讀書時假期短,回一趟家不容易,要不就是工作后經常需要值班。
然而,我印象最深刻,最難忘,過得最幸福的中秋節,是在我14歲那年。那回新房子剛剛蓋好,父親調去了另外一個鎮工作,我在外地讀書,姑姑在外地工作。但中秋節那天,我們都回來了。
早上起來,已經有濃濃的涼意了。和媽媽到菜地里摘菜,她種的菜,沒有噴任何的農藥,依然長得很好,偶有幾片葉子被蟲蛀了幾個洞,但也無妨。摘了一大籃子,拿到市場去賣,我負責把菜綁成一把一把的,差不多一把就一斤,兩塊錢一把。市場人多,很快就賣完了。
然后就和媽媽去買肉:排骨、骨頭。買一段豬粉腸煮粥。媽媽煮的肉粥非常好,豬腸洗干凈,切小段,腌好,粥開了就把肉放進去,滾一會就可以了,撒上蔥花,非常鮮嫩。
吃完早餐,媽媽準備晚上拜神和拜月娘的東西。快中午了,父親也回來了。他的單位每年都會發一大箱水果,都是時令新鮮的水果:葡萄、柚子、橘子...我和弟弟都很開心,先拿一串葡萄吃了。
午后,就開始準備煲水殺雞,準備晚餐。差不多準備好時,我和媽媽就去拜神,門口的,廟的,社的,她用大的竹窩,里面放煮熟的整雞,月餅,柚子,水果。往拜神專用的桌子上一放,前面放三個小酒杯,我負責倒酒,然后點上紅蠟燭,香,再燒元寶,然后燒鞭炮,最后雙手合十,對香檀拜三拜。然后轉下一個地方,見到每一個人都會打招呼,稱贊一下人家的雞很大,柚子很大,月餅很大。
等我們回到家,就可以開飯了。父親準備了一桌子好吃的菜。豉油雞,炒鮮魷,蒸鱸魚,糖醋排骨,蓮藕骨頭湯。
吃得飽飽的,大家就在廳里看電視,聊聊天。我們小孩就在屋外等著月亮出來,因為月亮出來了,就可以拜月亮了,拜完就可以吃月餅,吃柚子。媽媽開始煮拜月亮用的芋頭,那是早上就挖好了,切成一塊一塊,用醬油,生姜一起煮,煮熟了用一只大公雞碗擺好。然后炒石螺,那是弟弟白天和小伙伴到山里的河溪撿的,用鉗子把尾端鉗掉。用辣椒、紫蘇、酸筍炒,想想都流口水了。
月亮一出來,大概晚上九點,我們就喊媽媽:“月亮出來了,可以拜月亮了!”每家都搬一張桌子到門外,放上拜月亮的東西,然后像拜神一樣的程序。我們拿著紙燈籠玩。等蠟燭都燒過了,就可以開吃。
我和弟弟最喜歡吃蓮蓉蛋黃月餅,媽媽喜歡五仁。父親開柚子,我們切月餅。圍著桌子,談論著食品味道,吸田螺發出“噓噓”的聲音。其樂融融。
吃飽了,休息休息,洗洗就睡了。我還會趴在房間的窗臺,看著大大的月亮,那時的月亮好美好美。
我再也沒有見過那么美的月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