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能學好某個課程,或者是某種才藝,家長都會想方設法地培養孩子對這些課程和才藝的興趣。有了興趣,孩子才會去學。但是除了興趣,還要讓孩子學會努力,他才能學好這些課程和才藝。
興趣,是孩子接觸某個課程,學習某種才藝的源動力。但是可以發現,很多孩子對很多方面都感興趣,但是在他們以后的生活中,他們并不具備相應的才能和技藝。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并沒有為了自己的興趣而去努力。
很多人,在分析成功人士取得的成功時,看見的往往是他們取得成功的動因,卻忽略了在這個動因背后,他們付出的努力。就拿孩子來說,如果有一個孩子,家長發現他特別喜歡涂鴉,就試著給孩子買了一款“涂涂世界”。讓孩子的涂鴉能夠通過多個維度進行展現,變得栩栩如生。孩子有了如此神奇的涂鴉體驗,對畫畫能不感興趣么?
但是,如果孩子并沒有努力學習畫畫技能,只是感覺這樣的涂鴉很有趣,孩子將來會有杰出的繪畫記憶么?答案是否定的。有了興趣之后,還要努力,付出無數的汗水,才可能掌握這一才藝。付出的多少可能因人而異,但不應該走進光有興趣,不需要努力也能學好這樣一個誤區。
學習,不管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都不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正是因為學習不輕松,才會想方設法培養孩子的興趣,才會提出一些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為的是讓孩子們在這個不輕松的過程中,能夠學得更認真。
我們之所以想要學習國外的教育方式,是想借鑒國外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方法,從而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有動力。同樣地,國外也在學習我們的教育方式,為什么?因為國外的孩子考試考不過中國的孩子,他們學習的時候不如中國的孩子努力,不如中國孩子能吃苦。因為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不努力,考試考不好會讓孩子錯失很多機會。在這里,不對任何國家教育方式的好壞作論斷。
興趣,引導孩子學習,努力,讓孩子學有所得。培養孩子興趣的同時,還要教會孩子努力。因為沒有經過努力,沒有付出足夠的汗水,就不會有收獲。而這些付出汗水后的收獲,又能給孩子帶來滿滿的成就感,成就感又有助于激發孩子繼續學習的興趣。當然,不排除少數天賦極強,付出很少就能獲得好成績的人,這些個例就不納入討論的群體中。
讓孩子學會努力,讓孩子知道付出才有回報,這對他們的學習有好處,對他們的人生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