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之前是不喜歡看這類的書,像雞湯,除了會把劉同的書都看了,劉同跟青春期周杰倫的歌一樣,陪伴的是不同的時期。而面臨畢業(yè)季看了大冰的書,內心就像是被拉開了口子,把這大學四年亂七八糟的東西全都給扔進去,像黑洞一樣的吸收掉,像開學報到一樣。
一口氣看完兩本書,每本十幾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是不同人。每個人都有熱騰騰的笑,每個故事都有鮮活的生命,每本書就是一個江湖。每個人的生活就像是放電影一樣在腦海里過一遍,我想象著如果是我該多好。初中的時候看了《撒哈拉故事》,對三毛筆下撒哈拉充滿了向往,她和荷西經歷的每一個開心,驚嚇,憤怒的時刻,我都想親自去感受。大冰筆下的江湖,時隔這么多年,又讓我又想去瘋狂的沖動。在看書的時候,我真的有想過,他說的這些都是真的嗎?怎么會有人把自己過的這么美好?想想有些可笑,自己期望畢業(yè)能有份穩(wěn)定的工作,此刻之前還在看教育基礎知識,為了所有人眼中的穩(wěn)定安逸的工作,像高考一樣,準備著,另外還在擔心,如果考不上,工作又是否能找到,難不成真的成了畢業(yè)就失業(yè),回家接受四海八荒的議論。
大冰替跟我一樣的人打造了一個伊甸園,在這里才能有本事的為所欲為,像個二十歲的少年小伙,一身的厲氣,會跨越城市穿越人海,只為給喜歡的姑娘送份早餐。家里所有親戚都說我懂事早,很懂事。只有我自己知道,跟爸媽意見不同的時候我會沉默,不想跟他們爭吵。所有的人情世故,那么小的我就默默承受著,我所有的叛逆,所有離經叛道,都在骨子里藏著,不出意外,總有一天會出現,即使現在已經二十好幾歲了。我很羨慕我身邊那些在某些方面能跟著父母或老師對著干的姑娘。就說初二的同桌吧,女。那時老師不允許女生留斜劉海,說是影響學習,要統(tǒng)一露出大腦門,剛好我班英語老師是她姑媽,之前說了我們幾次,我們也照做了,后來又不聽,反復的那種。那天是上午課間休息,教室在二樓,她姑媽把她攔在一樓的樓梯口,讓她把劉海弄上去,她當時頂嘴了,然后,英語老師就煽了她一巴掌,當著那么多同學面,她立馬轉身就走了。后來聽她說的時候,覺得她特牛逼,老師加上姑媽這倆身份,足以把我嚇尿了。在我這二十多年的人生里,從沒有這么鮮活的片段。
在我心里很早就有個想法,去偏遠地區(qū)支教。沒有為什么,就是單純的想去。就跟大冰的小屋里來的歌手一樣。很多次給閨蜜說這個想法的時候,她們都覺得我是一時沖動,又或是為走出失戀陰影。要是給爸媽說,肯定說我瘋了。每次看感動中國的時候都會淚流滿面,然而關了電視之后,我還是照樣嘻嘻哈哈蹦噠蹦噠。每個人都想毫無私念替別人做些事情,因為心中有大愛?,F實中還有小愛,始終邁不開腿。我真希望有天能跟未來的老公活成大冰筆下的江湖人士。雖然現在還沒個男朋友的影子。
我,懂事,體貼,溫柔又不溫柔,暴躁又不暴躁,逆來順受。但這不是真正的我。骨子里的我只想很酷的活著,努力學習,好好工作。
在大冰的書里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楊大酷比,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