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等待、等待...,等得一樹碧桃落花成冢,待得一世孤寂雪埋心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滄海遺墨
? 春去秋來,夏沒冬現,四季的更迭,看似簡易的循環,實則漫長的等待過程。候鳥遷徙需要等待,外出打工者歸家需要等待,學者的求學之路同樣需要等待。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那一份期待,無畏漫長的時間煎熬,毅然走上這條無盡的等待之路。等待,亦漫長,亦遐往。
? 現實生活中,等待隨處可見。有的人為了等那一樹的花開,每天駐足凝視還未長成的枝葉,只為了能在第一時間看到滿樹花開;有的人為了等那一人的歸來,每天頻繁看向他離去的路口,期待看到他沿原路返回的欣喜;有的人為了等那一功成名就,每天深陷于科學研究而無法自拔,最終也過是想實現自我的價值。不管是為何人何事,等都有其非凡之意。由此可見,等待---平凡而又不失深意,漫長而又不失念想。
? 很多人苦于等待的漫長,卻又羨于等待的遐往。可以說人是矛盾的集合體,常常想的是這樣的,做的卻又是與意志不相符的事。在漫漫人生路上,若有一值得等待的人,也不失為一樁美事。怕就怕在,沒了等的耐心,失了最想要守候的人。都說異地戀是極其艱辛的,兩個人地處不同的地方,大多數時候也只能通過電話來感觸和感知。對于熱戀中的情侶來說,不能見面便是煎熬,不常聯系便是宣告了結束 。這樣的結果是很令人為之惋惜的,原有的海誓山盟和永不分開,在距離面前成了泡影,在等待面前成了虛幻。
? 當然,也不乏堅持等待,終獲美滿結局的。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給了雙方等待的力量和勇氣,最后終成眷屬。深夜里一次次的輾轉反側,想念時一次次的落淚,在所規劃的未來面前顯得不那么重要,也就有了等的執念。等待雖苦,但留有的那一份遐往會讓你更加堅定的等下去,也許這便是等待的意義和價值!
? 曾經的一首常回家看看飽含了多少空巢老人對子女歸來的期盼,現今的一句爸媽我想你了道出了多少留守兒童想見父母的心聲。迫于生活壓力,作為子女,不得不離開年邁的父母;作為父母,不得不離開稚嫩的孩子。他們也不想離開,也想常伴父母左右,陪伴孩子成長,但是面對現實,他們只能選擇離家外出賺錢。如此,在外的人陷于回家的等待之中,在家的人陷于等歸的念想之中。
? 對于留守兒童來說,見不到父母的每天每天似乎都變得那么的漫長,但同時也充滿著期待和希望。可能大多數人都不是很能理解這些,他們卻早已習慣,習慣一個人,習慣等父母回家。可以說每年年底是這些孩子最高興的一段時間,看到父母的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偏遠地區的兒童就沒這么幸福了,他們往往要等很久,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等得久了,可能會漸漸淡忘兩張熟悉的面孔。漫長的等待讓他們學會了自立更生,等待的遐往又讓他們始終如一。因為這一份深沉的愛,他們無畏亦無悔于漫長的等待。
? 在這漫漫成功路上,同樣不乏等待者。司馬遷在獄中等待了很多年,忍受著身體和精神上的折磨,出獄后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史記》;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默默等待時機,最終擊敗了吳王獲得成功;晉文公重耳雖逃往了19年,最終回國成就了霸業。如果當初他們沒有等待,現在可能也不會有這些家喻戶曉的故事了。正因為這漫長的等待過程磨練了他們的意志,鑄就了成功。
? 生活在快節奏社會的我們大多沒了那一種等待的閑情逸致,有的僅是焦躁的心態。多數情況下,這種焦躁不會給人帶來滿意的后果,反而會適得其反,更不利于自我發展和身心健康。所以我們要學會等待,體驗等的過程。都說容易得到的東西不會被珍惜,通過漫長等待得到的會更讓人珍惜。這是因為等的過程其實就是適應的過程,時間久了就了解了,也就更能明白什么才是你自己最想要的。
? 相比于快速,我更喜歡慢格調的生活方式,喜歡等待,喜歡漫長等待后的驚喜。坐于桌前,品茗那一杯苦咖啡,思索著曼妙的生活。那一樹的花開值得我用幾年的時間去等待,那一成功值得我用幾十年的時間去等待,那一個適合的人值得我用一生的時間去等待。等待,亦漫長,亦遐往。不管是為了什么,都愿你有所等,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