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于心的詩意,潛移默化的從容
四季、民俗、山水、草蟲、童趣……
112首傳世名篇
開啟孩子美感、語感、想象力
和閱讀力的大門
?春天最美古詩詞,背這十首足夠了!
選自:《給孩子的古詩詞》
作者:王馨
出版:四川文藝出版社? 2020年03月
出品:酷威文化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①酒旗②風。
南朝③四百八十寺④,多少樓臺⑤煙雨中。
注釋
①郭:外城。此處指城鎮。
②酒旗:一種掛在門前作酒店標記的小旗。
③南朝:指先后與北朝對峙的宋、齊、梁、陳政權。
④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這里說的四百八十寺,是虛數。
⑤樓臺:樓閣亭臺。此處指寺院建筑。
譯文
美妙的江南地域遼闊,鶯歌燕舞,映襯著花紅柳綠,分外妖嬈。水鄉村莊,山間小鎮一座座小酒館的旗幟在春風中翩然起舞,招攬閑客。南朝建立了那么多的佛寺,昔日香煙繚繞,如今在如煙如霧的風雨中靜靜矗立,訴說著千年滄桑。
賞析
這首詩千百年來都負有盛譽,因為它不僅是寫景的佳作,更在江南春景的描述中表現出歷史賦予江南獨有的廣闊而深厚的人文底蘊,讀了讓人回味悠長。那些南朝的寺廟,那些曾經熱衷于佛事的南朝君臣,如今都去了哪里?人早已不在,那些人建造的佛寺卻依然矗立在風雨中,訴說著千年的滄桑。此情此景凸顯思舊懷遠的淡淡憂傷。
杜牧(803——852)
字牧之,號樊川居士,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唐代詩人、散文家。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被人稱為“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唐/杜甫
黃四娘①家花滿蹊②,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③戲蝶時時舞,自在嬌④鶯恰恰⑤啼。
注釋
①黃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時的鄰居。
②蹊:小路。
③留連:即留戀,舍不得離去。
④嬌:美好的樣子。
⑤恰恰:象聲詞,形容鳥叫聲和諧動聽。一說“恰恰”為唐時方言,恰好之意。
譯文
春天,絢爛的季節,芳鄰黃四娘家成了一片花海。茂盛的花在春風中恣意開放,把幽幽的小路都遮了起來。千朵萬朵怒放的花重重地壓下來,把枝條壓得快要接近地面了。美麗的彩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流連忘返,那聲音清脆的黃鶯伴著彩蝶盡情歡叫。
賞析
這首描繪春天的詩是杜甫作品中不多見的意境歡欣之作。詩人通過描繪芳鄰黃四娘家的那片花海,從側面記錄下他居住的草堂周圍爛漫的春光。每一個詞句都表達出作者對春天、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與眷念。春天的花如此美麗,人在春光中,與自然親近和諧,顯得幸福圓滿。
杜甫(712——770)
字子美,后世稱“杜拾遺”“杜工部”,也稱“杜少陵”“杜草堂”。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①。
借問②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③。
注釋
①乙卯:指慶元元年(1195),作者七十一歲,在家鄉紹興隱居。
②重五:因是五月五日(農歷),故曰“重五”,即端午節。
③粽包分兩髻:粽子有兩個尖尖的角。古時又稱角黍。
譯文
煙雨江南,清明時節更加細雨紛紛。走在路上,羈旅行人仿佛落魄斷魂一般煩悶不樂。問牧童哪里有酒家可以飲酒,牧童笑而不答,用手遙遙地指向遠處那杏花深處的村落。
賞析
在古代,清明節是個重要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游玩觀賞,或祭祖掃墓的日子,可是詩人卻不知為何煩悶不樂地行走在暮春的路途上。這首小詩堪稱經典之作。詩中沒有用典,辭藻也不華麗,甚至沒有一個難懂的字,但描繪的景象清新生動,看似通俗實則境界優美。詩人捉筆成詩時沒有任何晦澀,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杜牧(803——852)
字牧之,號樊川居士,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唐代詩人、散文家。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被人稱為“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城①東早春
唐/楊巨源
詩家②清景③在新春,綠柳才黃④半未勻。
若待上林⑤花似錦⑥,出門俱是看花人⑦。
注釋
①城:指唐朝都城長安。
②詩家:詩人的統稱,并不僅指作者自己。
③清景:清秀美麗的景色。清,一作“新”。
④才黃:剛剛露出嫩黃的柳眼。
⑤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漢武帝時加以擴充,為漢宮苑。詩中用來代指唐朝都城長安。
⑥錦:五色織成的綢綾。
⑦看花人:此處雙關進士及第者。唐時舉進士及第者有在長安城中看花的風俗。
譯文
幾乎人人都喜歡早春的清新景色,詩人也最愛這明媚的早春。春柳經過一個冬天的沉寂,嫩葉剛剛萌發,星星點點的鵝黃色在枝頭尚未散落均勻。再過一些時日,等到京城所有的花都開了,繁花似錦,那時,滿城都是賞花的人。
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對早春的傾心熱愛。詩的前兩句點明主題“早春”。早春之時,詩人在城中游覽,春光還未完全顯現,春游的人還不多,所以環境顯得很清幽。隨后詩人筆鋒一轉,將濃艷春景寫出,形成鮮明對比。整首詩的色調溫暖明快,意蘊深刻,耐人尋味。
楊巨源(755——?)
字景山,后改名巨濟。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代詩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周莊河①
唐/王維
清風拂綠柳,白水②映紅桃。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注釋
①周莊河:周莊的河。
②白水:明凈的水。
譯文
和煦的清風緩緩吹拂著水邊的綠柳,紅艷的桃花將裊娜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烏篷船徐徐行于湖中碧波之上,船中的人兒就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般。
賞析
詩作前兩句先寫周莊河岸邊的景色,清風、綠柳、白水、紅桃,在這一片自然美景中,再悠悠緩緩地引出碧波上的烏篷船和坐船游覽的人。船與人的動態美將河兩岸的靜態美渲染得更加濃烈,將周莊別具一格的美麗姿態描摹得惟妙惟肖。
王維(701——761,一說699——761)
字摩詰,號摩詰居士,蒲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有“詩佛”之稱,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青箬笠,綠蓑衣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①前白鷺②飛,桃花流水③鱖魚肥。
青箬笠④,綠蓑衣⑤,斜風細雨不須歸。
注釋
①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白鷺:一種水鳥。
③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④箬笠:竹葉編的笠帽。
⑤蓑衣:用草或棕編成的雨衣。
譯文
自由自在的白鷺感受到春的明媚,在春意盎然的西塞山前歡樂地翱翔。江水初漲,岸邊桃花盛開,水中的鱖魚正值肥美之際。遠處江邊,那位認真垂釣的漁翁,頭戴青色箬笠,身披綠色蓑衣,沐浴著淅淅瀝瀝的春雨,怡然自得。
賞析
動態的白鷺、流水,靜態的桃花、鱖魚,岸邊桃花與江中綠水交相輝映,動靜交替的畫面美得令人眷念。但是再美妙的山水也抵不過人心的曠達與靜穆。那個在細雨中怡然垂釣的漁翁,戴著斗笠、穿著蓑衣,以最質樸的形象,將最真切的情懷展露在天地間,使得整個畫面更加圓滿生動。
張志和(732——774)
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婺州(今浙江省金華市)人。三歲讀書,六歲習文,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后有感于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去世后棄官隱居。著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絕句二首(其一)
唐/杜甫
遲日①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②飛燕子,沙暖睡鴛鴦③。
注釋
①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②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濕潤。
③鴛鴦:一種水鳥,雄鳥與雌鳥常雙雙出沒。
譯文
春天,大地山河沐浴著明媚春光,多么的秀麗。和煦的春風陣陣拂來,送來花草的芳香。春風中,靈動的燕子飛來飛去,銜著濕潤的泥土辛勤筑巢。暖陽下,恩恩愛愛、成雙成對的鴛鴦在暖和的沙子上酣睡。
賞析
這一首寫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全詩反映了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顛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這首詩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全詩對仗工整,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詩中別具風格的篇章。
杜甫(712——770)
字子美,后世稱“杜拾遺”“杜工部”,也稱“杜少陵”“杜草堂”。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晚春二首(其一)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①,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②榆莢③無才思④,惟解⑤漫天作雪飛。
注釋
①不久歸:將結束。
②楊花:指柳絮。
③榆莢:亦稱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形如錢,莢花呈白色,隨風飄落。
④才思:才華和能力。
⑤解:知道。
譯文
天地間的花草樹木也像人一樣,知道美好的春天即將逝去,紛紛爭奇斗艷,向大自然展示自己的美,想借此留住春天的腳步。楊花和榆錢雖然沒有嬌艷的顏色,但它們也不愿落后,紛紛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期望能和百花一起把春天留住。
賞析
這首七絕詩雖然描繪的是暮春之景,行文手法卻非同一般。詩人不寫暮春時節百花凋零的蕭瑟,卻寫花草樹木為了留住春天而盡情展示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使整首詩作顯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充分展現了晚春的動人風采,給人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這首詩在描寫春景之外還有更深層的寓意:如果把百花比作聰明能干的人,那么,沒有艷麗色彩的楊花、榆莢就是天性一般的普通人。但,不管是怎樣的人,都要努力向上,充分展示自己,讓自身散發出最璀璨的光芒。
韓愈(768——824)
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唐代杰出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①西澗②
唐/韋應物
獨憐③幽草④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⑤鳴。
春潮⑥帶雨晚來急,野渡⑦無人舟自橫⑧。
注釋
①滁州:在今安徽省滁州市以西。
②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馬河”。
③獨憐:唯獨喜歡。
④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⑤深樹:枝葉茂密的樹。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郊野的渡口。
⑧橫:指隨意漂浮。
譯文
特別喜愛那些生長在山澗邊的幽幽青草。青草之上,一群黃鶯在樹林深處自由自在地鳴啼,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春潮不斷上漲,又因著下雨,水流越發湍急。人跡稀少的荒郊渡口旁,一條無人看管的小船孤寂地漂浮在春水之上。
賞析
沒有人煙的幽深叢林中,芳草萋萋,這些不起眼的青草沒有百花嬌艷,卻身處深山之中不怨不尤、不取悅于人,盡情地活出真實模樣。這種風格讓詩人很是欣賞。后兩句寫荒郊野渡的景色,一句“野渡無人舟自橫”給原本荒涼的景色添上了幾分悠閑自得的豁達之意。
韋應物(737——792)
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唐代詩人。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今傳有十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十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絕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①。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注釋
①花欲燃:花紅似火。
譯文
江水碧波蕩漾,把暢游在江水中水鳥的羽毛映襯得愈發潔白。遠處的山巒郁郁蒼蒼,映著近處的紅花像是要燃燒起來。眼看今年春天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賞析
這首五言絕句寫于杜甫進入蜀地之后。詩人對景物的描摹清麗工致,渾然天成,非常高明。“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此情此景猶如一幅濃墨重彩的風景畫,有著令人目眩神迷的魅力。這般絢爛的景物更加凸顯出詩人孤寂落寞的情懷,不知是人因詩作而落寞,還是因落寞而成就了如此經典的詩作。
杜甫(712——770)
字子美,后世稱“杜拾遺”“杜工部”,也稱“杜少陵”“杜草堂”。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編輯推薦
★七大主題,情境誦讀。傳世經典,陶冶情操。
本書針對孩子成長特點,分列春夏秋冬四時景物,傳統節日民風民俗,壯美山川鮮活自然以及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等七大情境主題。精選李白、杜甫、白居易、柳永、李清照等60位著名詩詞人的112首傳世名篇,讓孩子能夠將現實世界與文學世界完美貫通。觸景生情,用唯美詩句抒發情感。讀文解意,在古詩詞中感悟自然之靈,華章之美。
腹有詩書氣自華,古詩詞不僅能讓孩子出口成章,也能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中華精髓文化的洗禮,浸潤于典雅之間,生成不一樣的氣度。
★五大看點,專業啟蒙。必考詩詞,助力學習。
該書所選詩詞篇幅適中、朗朗上口、易于背誦。每首詩詞配以標準朗讀音節,一句一吟,韻律美與意象美渾然一體。專業的注釋,幫助孩子快速準確理解詩詞。譯文及賞析將濃縮了漢語精華的古詩詞鋪展開來,深入淺出地啟迪孩子的心靈。此外,每個作者均配以小傳,幫助孩子了解作者生平,這也是在課堂學習中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一卷在手,即可全面提升孩子的語感、美感、想象力和閱讀力。適合各年齡層孩子閱讀及親子共讀,盡享無障礙閱讀的樂趣。
該書精選詩詞中包含50余首中小學考試大綱中的必考詩詞,不僅適合作孩子的課外讀物,對孩子小學、中學,甚至大學考試都能有所助益。
內容簡介
《給孩子的古詩詞》精選六十位作者的經典古詩詞一百一十二首,其中包含中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五十余首。
古人寫詩作詞,所涉內容極廣,《給孩子的古詩詞》針對孩子的成長特征,劃分為以下七個部分——“萬紫千紅總是春”“綠樹陰濃夏日長”“我言秋日勝春朝”“絕愛初冬萬瓦霜”“且喜人間好時節”“坐見山川吞日月”“萬物靜觀皆自得”,分別展現了春夏秋冬四時景物,中國傳統節日,山川河流、亭臺樓閣,動植物以及童真童趣的情境。每首詩詞配以朗讀音節、專業注釋及解讀賞析,每位作者附小傳。
《給孩子的古詩詞》跨越時空,凝練智慧,用至美詩詞叩響中國古典文化,開啟孩子美感、語感、閱讀力、想象力的大門,讓孩子在平仄中品味古韻芬芳,在詩意中感恩生命,敬畏自然,體悟人情。帶給孩子根植于心的詩意,潛移默化的從容。有一天,當孩子遇到某處風景或某種心境時,這份詩意與從容,自然就會被喚醒……
作者簡介
王馨,連云港市散文協會理事、灌云縣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學前教育學會會員。漢語言文學、學前教育雙學歷,小學高級教師,從教28年,從事文學創作20年,獲“灌云名師”、“連云港市優秀園丁”、“連云港市師德模范”等榮譽稱號。兩次出國支教(2012年赴泰國、2017年赴印度尼西亞),傳播中華文化。
已出版作品:散文集《伽藍聽雨》,教育文集《點石成金》,國學專著《弟子規的智慧》《中國家風家訓》等,另有文章散見于《揚子晚報》《世界日報》《國際日報》等媒體平臺。
精彩點評
分情境誦讀古詩詞,代入感強,讀詩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字體夠大,排版清晰,韻律標注,注釋準確,賞析到位,選篇至美,真的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好書。
——微博讀者 @愛愛米粒
作為中華瑰寶的古詩詞千百年來一直為中華兒女所喜歡和推崇,編者從從浩如煙海的古籍珍藏中,淘洗出112首至真至美古詩詞,呈現給讀者這一本又好看又好讀的《給孩子的古詩詞》,著實用盡心血。至美詩詞,精致制作;孩子愛不釋手,家長放心閱讀。
——微博讀者 @小米媽媽
這本《給孩子的古詩詞》既能讓孩子在古詩詞中了解世間萬物,祖國河山,體會童真童趣,又能使孩子輕松掌握考試必備詩詞,可謂一舉兩得,妙不可言。
——豆瓣讀者 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