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痛苦大多不是來自重在事件或打擊,而是在歲月的流逝中,由于心靈的流離失所而經歷的窒息狀態.
? ? ? ? ? 就在剛剛出來工作幾年的時間里,有很多次我都會被夢到考試或者被老師點名去黑板上做題而驚醒,我幾乎對于這件事耿耿于懷了八年。但后來想,從小到大,十八年都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小學,中學都是離家走路都只有不到十分鐘的路程,從來沒有真正到外面去見識下,就像井底蛙,蹲在里面自鳴得意了很多年,固執的認為它就是時間坎,只要熬過去了,后面就會是另一個全新的世界和一片光明,但后面才認識到,它不是時間坎而是人生的坎,邁過去了,會更容易找到一條光明大道,沒有成功邁過去,可能會要比別人后面還要花費更多的努力。 我想如果正真有一臺時光穿梭機讓我回到高中時代,我想還是會一樣的。還是之前的眼界,還是之前的環境,到最后還是會有同樣的結果。所以,我現在和同學說,如果自己有了孩子上學一定要帶他出去走走,去看看名牌大學,讓他們能夠切實的感受到,不同努力程度帶來的不一樣結果。現在想,過去的什么也改變不了,當時覺得一個微不足道的決定,對于后面人生確實是產生的很大的影響,但樂觀的想,當把整個事情放在人生的長河當中,它變成了一件小事,我仍然可以努力的工作,節約時間學更多的東西,一點點改變自己的人生。? ? ? ? ? 現在有一本書叫《巨嬰》,說的是當代中國人大多數人的心理狀態,有著成年人的身體卻是有著一副嬰兒般的訴求,在之前我認為一個人在外面工作能夠照顧好自己,不像啊,但后面想想,我人生中大部分事情和東西,都是父母決定或提供的或者仍由它們自由流動,走到那就到那。當至親卷著款銷聲匿跡,我的世界觀坍塌了,一度想呆在那個廢墟的角落里。當今年遭遇了爺爺、奶奶相繼去世,擋在我們最前面的那一道屏障沒有了,我深刻的切實感受到的時間的流逝,在這個嘈雜的送葬儀式中隱隱知道原來沒有永遠,再也不能像小時候一樣,相聚了分離了,可以再一次相聚。離別才是生命的常態。我需要從那個坍塌的廢墟中走出來去重新建造自己的世界。? ? ? ? ? ? 當我回憶起在家里美好的片段時,是在讀大學放寒假回來臨近過年,晚上,我一個在店子前面看書,街上的大部分都關門了。一個從外地開車回來人把車停在了我們門口,進來一個中年男人,我朝他微笑后,他便獨自一個在里面選禮物。我并沒有向他介紹哪些賣的好禮品,他自己選好后就靜靜的結賬離開。其實,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但這幾年總會想起,想起的應該是那個時候一個人無憂無慮的過活。當一個人生活的模式習慣了,再去喜歡另一個,就要找到兩個相處的模式,顯然在過去的幾年里,我沒有很好的找到。當井底的蛙走出去了,人性所有的情感都被釋放了,一個人內心有的自卑和自信,都被放大。? ? ? ? 在歲月的流逝中,心靈的流離失所的經歷卻實是窒息的。在這一年里,我把自己清零了,早上六點起床讀英語,第一個到辦公室,白天認真上班,晚上去健身房,回來看會書,十一點準時睡覺,試著去灌溉不斷再流離的心靈。但在沿著那條似乎順理成章的人生道路往前走的時候,回來卻發現不經意就成了罪人,心靈被各方撕扯后,要在深晚的時候縫合。但也就是這樣不斷的與自己對話,在這個世界的混沌中獲得了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