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之先生的書一直都很想看,終于是開始打開了第一本。
這是一本委托寫的書吧。喜歡先生這種娓娓道來的感覺,和中式建筑,簡直不能再配。
書從鄭東新區的樓盤寫到中原傳統建筑的特征,并且與江南和北方的不同,再到南京 北京 嶺南。有時間上的順序也有方向上的順序。
-黑川紀章
“黑川好像其他日本建筑師一樣,都有很深的哲學理念,據說他致力于在建筑中體現‘無’的思想,用他的話來說,這個‘無’字并不是沒有的意思,而是‘好像不存在,但又存在’。比如藝蘭齋美術館的玄關,它是一個存在,但到底有什么用處?好像有,又好像沒有。玄關給人的感覺是無用的,但它又是存在的這就是‘無’的感覺。‘我想要建成的建筑就是讓人進來以后覺得這既不是廚房,也不是臥房,不知道是什么東西,要讓人們想象和思考,這就是有思想的建筑。...’。”
黑川的無讓人思考,但是在既不是廚房也不是臥房這方面我倒是覺得會讓空間失去功能性。
-河南
鄭州_康百萬莊園 劉鎮華莊園
河南大學_博文樓 博雅樓
河朔圖書館
洛陽香山別墅
-南京
固有化運動
首都計劃_中國固有之形式為最宜,而公署及公共建筑尤當盡量采用。
國民政府外交大樓 國民大會堂 國立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 中央醫院主樓 中央體育館一組建筑 新街口的中國國貸銀行 中山陵音樂臺 紫金山天文臺 總統府 南大 南師大 金城銀行別墅
-北京 協和醫學院 北大 北京圖書館
-廣州 中山紀念堂 廣州市政府 嶺南大學 中山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上海 江灣一帶的新市中心的市政建筑和公共建筑
-嶺南派
-武大
感覺很想自己去親身看看這些建筑 還有其他的建筑 不過特別是那些大學 感覺就是濃濃的歷史感 南京的 很是舒服 還有大草坪 也是一直一直很喜歡。
這本書和之前的大作業做的環境認知都讓我在后面的設計作業里帶有一種庭院的設計感。
喜歡上這種中式的 同時也是流動性的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