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于2016.01.12)
這個小生命,我無須承諾,就知此生一定會保護他、幫助他,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o兒子
到現在,我算不得一個合格的父親。
兒子已經快8個月大了??粗_心中帶著遺憾——怎么一晃就長這么大了呢?這遺憾一點一點累積著,也許,將會成為我一生的歉疚。
陪妻子產檢的次數很少。很多次,都是她一個人,填表、抽血、照B超……體檢完,妻子總會第一時間打電話,興奮地告訴我,“小寶貝有核桃那么大啦”“小寶貝有蘋果那么大啦”……我嗯嗯地應著,心里很開心,但說不上幾句,便因事匆匆地掛掉了電話。她一定很失落。
第一次“見到”這個小生命,是彩超的光片。翻來覆去看了好久,感嘆著生命的神奇。妻子一直念叨,“看這鼻子,看這下巴,長得多像你啊”。我心里嘀咕,長我這樣,小寶貝是個男孩還好,要是個女孩兒,那得多寒磣??!不過還好,光片顯示他很健康,足矣……
那時,幾乎每天都很晚才回家。疲憊地下樓,路上冷冷清清,偶爾駛過一輛亮著“空車”的出租。一路小跑,匆匆回家,我知道,妻子還在等我。陪著她,再吃點東西,說說話,差不多已是深夜了?!恢垃F在兒子晚睡的毛病,是不是那時養成的?但愿以后能糾過來。
第一次胎動。摸著妻子隆起的腹部,感受腹中小生命的翻滾、踢我的手。妻子滿臉幸福的笑,我也滿臉幸福地笑。從此,妻子多了一項樂事,每天和小寶貝互動游戲,左拍拍、右拍拍……她還一本正經地彈起了鋼琴,找來很多莫扎特、肖邦的曲子,開始音樂胎教。我很羨慕,也下定決心,將來要教小寶貝踢足球,至少要陪我打實況……
肚子一天天大起來了,妻子的行動越來越不便了。每天靠在沙發上,看翻來覆去播的《甄嬛傳》,讀各種孕嬰育兒的書,等我回家。有一段時間,她身體有些浮腫了,正好在看《夾邊溝紀事》,給我發消息:“老公,我都成夾邊溝里的人了,你看我小腿,按下去一個坑,都彈不起來了……”后來,她缺鈣也變得嚴重了,睡覺時關節酸疼;由于肚子太大,只能側著睡,腹下墊個小枕頭;由于胎兒壓著小腹,每晚得不停地上廁所……我心里很焦急,但唯一的能做的,不過是扶她起來。有時看我太困了,她慢慢地摸索著起床,也不叫醒我。
感同身受,這個詞是騙人的。沒有經歷過,是永遠不可能有相同的感受。妻子翻江倒海的孕吐、酸痛無比的腰腹、天旋地轉的頭暈……我想替她承擔,但這只是毫無意義口頭的諂媚。花兒一樣的語言,也代替不了她受的一絲一毫的傷痛。做一個母親,真的很偉大。
手機里安裝了好幾個孕嬰的APP,寶寶樹、媽媽幫、營養食譜……但打開的次數寥寥無幾。很多時候,只是忙里偷閑的翻翻,記下幾條,聊以欺騙自己,緩釋心中的歉疚。回到家,現學現用給她說現在胎兒的樣子,她很開心、我很心虛。有一次,看到一個做雞胗的食譜,照著去買了食材,破天荒給妻子下廚做飯。妻子在旁邊看著,忙用手機拍照,說這么難得,要留作紀念。我不服氣,說以后這樣的事還多著呢——可惜空頭的“支票”沒有兌現,這是唯一的一次。
也許,我也算不得一個合格的丈夫。
要生產了。臨產的前一天,妻子給我打電話,讓我陪她去醫院。但實際上,下班時已經很晚了——妻子已經去醫院看過,“陪她去醫院”變成了“等我一起再去醫院”。我們牽著手,想著即將到來的小生命,一路上說說笑笑,好興奮。醫院的床太小,我說我睡板凳吧,她不許,兩人擠在小床上。結果那一晚,我睡了,據她說還睡得很沉;她心里忐忑,一晚沒睡好。我真是太心寬了,很慚愧。
第二天一早,妻子第一個進產房。我在外面等著,透過手術室的門玻璃,看妻子躺上手術車,被送進產房,然后一道道門次第地關閉,興奮的焦慮。腦子里像放電影一樣,想著那些熟悉的劇情——待會兒護士會遞出一個小本子,讓我簽字;醫生急匆匆地跑來說難產,問我保大人還是保小孩,我說保大人……當然,這些都是我想多了。后來妻子告訴我,她在手術室里,一個人把所有字都簽完了……
手術室外,一圈一圈地走,等待著妻子平安出來,等待著小生命平安到來。
現在我努力回憶,護士把小寶貝遞到我手上時,那時我在想些什么?!笆莻€兒子!”其他手術室外等候的人們,都向我投來祝賀的目光——其實,對小寶貝的性別,我和妻子都沒有特別的傾向,都好著呢!接過兒子,仔細地端詳,心里充盈著快樂——這是我的小寶貝!但實際上,更多的是“疑惑”——不是說剛出生的小孩長得很老么,怎么我兒子這么好看???
那個時刻,將是我一生中最甜蜜的回味。
把兒子抱到育嬰室——這個姿勢是臨時學的,看護士給他洗澡、稱重、取小腳印,簽很多字;聽小寶貝哇哇地哭——沒有什么哭聲比這個好聽呢。七斤四兩,這么重,怪不得讓媽媽這么難受,以后兒子一定要對媽媽好些呀!給他穿上小衣服,戴上小帽子,躺進小包被,睡到小床上——兒子真的好小好小。那心里充盈的幸福,一點一點膨脹。
……
取名,這個頭等的大事。其實,很早的時候,和妻子就開始醞釀
小寶貝的名字了——作為自詡受過高等教育的唯物主義青年,當然不屑于陰陽五行、瓊瑤式的名字了?!皶r間”,這是幾乎達成共識的名字,但后來覺得有些標新立異了,不得不忍痛割愛——如果將來兒子還有個弟弟、妹妹,說不定就用上了。最終取的名字,這里不說了。
由于是剖腹產,術后的幾天,需要將淤血排出。妻子手上打著吊針、一瓶瓶地輸液,任由護士在腹部一下一下地按著,頭上是豆大的汗粒,痛得哭起來。不忍看。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我知道,我沒有“感同身受”,想象的痛苦不是痛苦——那種現實的劇痛,旁人是無法體會的。
初生的喜悅后,兒子也開始出現問題,黃疸高得嚇人。初為父母的我們,沒有絲毫的經驗,慌慌張張中,只能聽從醫生“聳人聽聞”的建議,轉院治療。于是,出生不到兩天的兒子,被送到了另一家醫院,開始了封閉的治療。妻子很傷心,因為那時她還沒有抱一下小寶貝,他就不見了。我安慰她,每天給醫院打電話,問兒子的情況。
……
兒子出院的時候,我們一起去接他回家。小寶貝胖乎乎的,裹著小被子,安靜地睡覺。從此,我們開始了擔起了父母的角色,小心地呵護這個小生命。我知道,這個小生命,我無須承諾,就知此生一定會保護他、幫助他,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但我做得太少太少了。
兒子出生后不久,我生活的軌跡,又回復了從前。很早地上班,很晚地下班,每天陪妻子兒子的時間很少——現在想想,是否值得?晚上兒子哭鬧,妻子起床喂奶,起初我也起床陪著,妻子體諒我,就把兒子抱出去喂,讓我睡覺。所以,很多時候我居然不知道兒子哭鬧了。兒子快一個月了,有一次,兒子哭鬧得實在太厲害,妻子哄不住了,我抱著他,心里焦急得很,真恨不得打他兩巴掌——在紙尿褲上,對著屁股稍重地拍了兩下。這算不算第一次教訓他?
有時我也自我安慰(欺騙)——現在兒子還小,還沒有記憶呢,所以現在沒有好好陪他,他也記不得的。但心里總是不安。兒子一天天長大了,從懷里那個軟軟的小肉球,變得能抬起頭了,能咿呀學語了,開始長牙齒了……給兒子換尿布,給兒子洗澡,帶兒子曬太陽,陪兒子去看“小火車”,喂兒子喝奶瓶——現在是一勺一勺地吃飯,很多的小美好,在我的記憶里都只是一個個瞬間,極短的片斷。我不甘心,但又無可奈何。有些東西,失去了就再也無法補回來了。
每一次感慨“兒子怎么長這么大了”。心里五味雜陳——我又失去了多少與陪兒子的幸福?
這段時間,因事,一周只能回家一次。我永遠記得,每一次回家,兒子看我的那樣眼神,好奇、警惕、疑惑。我伸手抱他,他扭過頭,不要我。要過好長的時間,他才試探著伸出手,到我的懷里。那感覺,很幸福,很復雜。每一次回家,妻子都會說很多兒子的趣事,我很羨慕她。她總“警告”我說,再不回來,兒子就不認識你啦!一看到我盯著手機,便要開始數落——不要當“低頭族”了,快去抱兒子,不然兒子長大了,想抱還不讓你抱了呢!我趕緊放手……
在不多的陪伴時間里,很想為兒子做點事,但有時幫了倒忙,讓他受傷了。一次,從浴室抱兒子出來,把他頭磕門上了;一次,睡得太沉,兒子翻到床下了;還有一次,給兒子剪指甲,結果剪到指頭肉,他哇的一下哭出來,眼淚婆娑。我心里難過得很,這么簡單的事,我也沒為做好。
雖然手機中存了很多兒子的照片,在疲憊的時候,看一看,是最好的解乏術。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沒有真正的陪他,沒有經歷這些快樂與悲傷,沒有感受這些累與幸福,我怎么有底氣,將來對他說我陪著他一起成長?兒子長大了,問我他小時候的故事,我怎么回答得出?
不久的將來,兒子開始蹣跚學步了,我要牽著他的手;就會說話了,我要教他說“爸爸、媽媽”;兒子自己開始吃飯了,我要看著他,給他做好吃的;兒子去上幼兒園了,我要陪他做游戲……
我希望,每一天有足夠的時間陪兒子;我希望,兒子的童年里,有我;我希望,能做一個合格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