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后咖啡館的大落地窗前迎著落日寫下的影評
一直想看張艾嘉這部《相愛相親》,今天終于看了,但有些失望。最近看的片子,都內心有些失望,之前都是看了影評才去看的,看完覺得都不如影評評價的那么好。看來評分和評價都只能是參考,自己的內心感受因人而異,不可強求。
非常喜歡這電影的開場,病床遠景,風撩動窗紗,耀眼的陽光灑進來。病床上閉著眼的外婆,拉近鏡頭,音樂響起,進入老人的思緒,“天空如此清澈,今天是什么日子?” 眼前出現了天空、陽光、草地、老伴。這讓我想到人死前可能思想活動就是這樣吧,有著最簡單最幸福的模樣。
給外婆處理后事那段也刻畫得非常真實。在火葬場撿顱骨,三鞠躬等細節都讓我想起幾個月前給奶奶的葬禮。當時我就覺得后代給過世的人挑白骨實在是件很殘忍的事。當肉身不得不化為白骨,該用什么樣的心情去把它們挑選出來?我承受不了這種刺激。
這部電影是在講三代人的故事。媽媽想把去世的外婆和外公合葬在城里,但外公葬在鄉下老家,他在家鄉的老婆(阿祖)還活著,還守著那座墳,不讓媽媽把外公帶回城里。姥姥(阿祖)在影片里自始至終沒講過幾句話,只在最后上電視臺節目的時候,介紹了自己。還有就是去辦理結婚證時。作為姥姥那代人,姥姥守著外公的封封家書(不是情書),過了一輩子。心里認定自己就是岳曾氏,外公是她最愛的人,無論他回不回來。
媽媽(惠英)和爸爸這一代,算得上家庭和睦,感情平淡,現在每天都生活在一起,爸爸習慣了媽媽所有事情都自作主張。但爸爸講,當年媽媽也是每天在等他,讓他非常感動。影片最后那段非常感人,爸爸自做決定買了新車,帶著媽媽去兜風,車上放著爸爸年輕時喜歡的歌曲《花房姑娘》。他對媽媽說,你可以選擇你想去的方向。我反正是要開著新車去兜風,即使你不去。那一刻我甚至覺得他們要離婚了,但又感覺是一種更深情地告白。媽媽感動得哭了。看電影的我也是。田壯壯和張艾嘉演得真好。
女兒薇薇這一代人應該叫叛逆的一代。我覺得薇薇這個人物刻畫得不好,有些刻意的滿不在乎和想表達年青人那種追求自我和自由的形象。從說話的語氣、神情、語言,都讓我覺得不是很舒服。她和酒吧歌手阿達的感情,以阿達要去北京追求夢想而告終。她很快恢復了以前的生活,回到了家里,沒有選擇私奔,沒有選擇等待,沒有選擇結婚。這是年輕一代的選擇。
這種家庭情感類電影是我最喜歡的,因為有很多細膩的細節值得回味,但這部影片沒有觸及我的內心。喜歡張艾嘉的演技,但拍攝風格不夠貼近生活,臺灣導演還是無法從根上掌握大陸的風土人情。時代感不強、區域感無法辨認,從而電影本身失去了重要標識。
最后推薦譚維維演唱的主題曲《陌上花開》,非常好聽,屬于點睛之筆。